
諷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諷(諷)fěng(ㄈㄥˇ)
⒈ 不看著書本念,背書:諷誦(抑揚頓挫地誦讀)。諷詠。
⒉ 用含蓄的話勸告或譏刺:諷刺。諷諫(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諫)。諷喻(一種修辭手法,用說故事等方式說明事物的道理)。諷一勸百。
統一碼
諷字UNICODE編碼U+8BBD,10進制: 35773,UTF-32: 00008BBD,UTF-8: E8 AE BD。
諷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漢英互譯
mock造字法
形聲:從讠、風聲英文
recite, incant; satirize※ 諷的意思、基本解釋,諷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諷
諷 fěng
〈動〉
(1) (形聲。從言,風聲。本義:背誦;朗讀;傳誦)
(2) 同本義 [recite;chant;intone]
諷,誦也。——《說文》
興道諷誦言語?!吨芏Y·大司樂》。注:“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
少不諷。——《荀子·大略》。注:“謂就學諷詩書也?!卑矗婏L雅頌三類,以風為之,風借為諷。
今我諷遺文,思人至其鄉?!啤?白居易《游襄陽懷孟浩然》
三藏就合掌諷起齋經。——《西游記》
(3) 又如:諷味(誦讀詩文而玩索其中的意味);諷經(念經);諷書(背書);諷術(背誦經藝)
(4) 婉言微辭或指責 [slightly blame]
諷,諫也?!稄V雅》
論禮有五,諫諷為上。——《后漢書·李云傳》
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后漢書·張衡傳》
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諷耶?——明· 劉基《賣柑者言》
(5) 規勸 [admonish; advise]
而呤詠情性,以諷某上?!段男牡颀垺?/p>
(6) 又如:諷諫(用委婉的話來勸諫);諷誡(諷諫告誡);諷一勸百(辭賦之文,旨在諷諫,故因一事而起諷,以百事勸戒為終結)
常用詞組
諷刺,諷諫,諷喻康熙字典
諷【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芬鳳切《集韻》《韻會》方鳳切,風去聲。《說文》誦也?!吨芏Y·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对]》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肚皾h·藝文志》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爲史?!稌x書·阮瞻傳》諷誦遺言,不若親承音旨。
又《廣雅》敎也。《玉篇》譬喩也。《集韻》諫刺也?!对鲰崱酚氁粼恢S。《史記·滑稽傳》優孟常以談笑諷諫。《家語》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吾從其諷諫乎?!栋谆⑼ā分S者,智也?;嫉溨攘鳎闷涫挛凑枚S告,此智性也。
又與風通。《詩·國風·關雎序》風,風也。《註》上如字,下卽諷字。崔靈恩云:用風感物,則謂之諷。
又《小雅》或出入風議。《箋》風猶放也。卽諷議。《前漢·嚴助傳》令助諭意,風指於南越。《師古註》以天子之意指諷告也。
又《廣韻》方馮切,音風。亦誦也。一曰告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諷【卷三】【言部】
誦也。從言風聲。芳奉切
說文解字注
(諷)誦也。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注。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倍同背。謂不開讀也。誦則非直背文。又爲吟詠以聲節之。周禮經注析言之。諷誦是二。許統言之。諷誦是一也。從言。風聲。芳奉切。古音在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