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恑
讀音guǐ注音ㄍㄨㄟˇ繁體恑
部首忄部總筆畫9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NQDB統(tǒng)一碼6051
筆順丶丶丨ノフ一ノフフ
名稱點(diǎn)、點(diǎn)、豎、撇、橫撇/橫鉤、橫、撇、橫折鉤、豎彎鉤
部首忄部總筆畫9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NQDB統(tǒng)一碼6051
筆順丶丶丨ノフ一ノフフ
名稱點(diǎn)、點(diǎn)、豎、撇、橫撇/橫鉤、橫、撇、橫折鉤、豎彎鉤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恑guǐ(ㄍㄨㄟˇ)
⒈ 變異:“恢恑憰怪。”
⒉ 反悔。
⒊ 獨(dú)立的樣子。
統(tǒng)一碼
恑字UNICODE編碼U+6051,10進(jìn)制: 24657,UTF-32: 00006051,UTF-8: E6 81 91。
恑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英文
to change; to alter; to accommodate oneself to※ 恑的意思、基本解釋,恑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恑【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過委切《集韻》古委切,音詭。《說文》變也。《玉篇》異也。《廣韻》悔也。
又《集韻》虞爲(wèi)切,音危。獨(dú)立貌。◎按《說文》恑字從心,與詭字從言音同義別。字彙同詭,誤。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恑【卷十】【心部】
變也。從心危聲。過委切
說文解字注
(恑)變也。今此義多用詭。非也。詭訓(xùn)責(zé)。從心。危聲。過委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