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楛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楛kǔ(ㄎㄨˇ)
⒈ 粗劣,不堅固,不精致:楛耘傷歲(不精致的耕作會影響到一年的收成)。
統一碼
楛字UNICODE編碼U+695B,10進制: 26971,UTF-32: 0000695B,UTF-8: E6 A5 9B。
楛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其他字義
楛hù(ㄏㄨˋ)
⒈ 古書上指荊一類的植物,莖可制箭桿。
英文
coarse, crude; plant※ 楛的意思、基本解釋,楛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楛 hù
〈名〉
(1) 古書上指荊一類的植物,莖可制箭桿 [thorn]
(2) 另見 kǔ
常用詞組
楛竹康熙字典
楛【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音戸。《說文》木也。《書·禹貢》惟箘簵楛,三邦底貢厥名。《註》楛中矢榦。《魯語》武王時肅愼氏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
又《詩·大雅》榛楛濟濟。《陸璣·草木疏》形似荊而赤莖,似蓍。
又凡器物堅好曰功,濫惡曰楛。《荀子·勸學篇》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註》康五切,音苦。《韻會》果五切。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楛【卷六】【木部】
木也。從木苦聲。《詩》曰:“榛楛濟濟。”侯古切
說文解字注
(楛)楛木也。大雅。榛楛濟濟。陸機曰。楛、其形似荊而赤。葉似著。上黨人蔑以爲筥箱。又屈以爲釵。按禹貢惟箘簬楛。楛不與上文杶桰相爲伍。而與箘簬爲伍。楛之用葢與箘簬同也。從木。苦聲。侯古切。五部。詩曰。榛楛濟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