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璪 zǎo
〈名〉
古代皇冠前下垂的裝飾,用彩色絲線串玉而成,狀如水藻 [pieces of jade stringed with silk thread hanging from a coronet]
璪,玉飾如水藻之文。從玉,璪聲。——《說文》
璪火粉米?!队輹?。按,此假借為藻。
祭之日,王被璪以象天,戴冠,璪十有二旒,則天數也。——《禮記》
康熙字典
璪【午集上】【玉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3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晧切,音早。雜采絲貫玉爲冕飾?!抖Y·郊特牲》戴冕璪十有二旒。
又通作藻?!墩f文》玉飾,如水藻之文。引虞書曰:璪火黺米。◎按書益稷今本作藻?!抖Y·禮器》天子之冕朱綠藻。《註》藻絜而文,衆采如之,故曰藻。
又通作繅?!秲x禮·聘禮》啓櫝取圭垂繅?!对]》今文繅作璪。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璪【卷一】【玉部】
玉飾。如水藻之文。從玉喿聲。《虞書》曰:“璪火黺米?!弊羽┣?/p>
說文解字注
(璪)玉飾。如水藻之文。謂彫飾玉之文。璪藻曡韻。從王。喿聲。子晧切。二部。虞書曰。璪火粉米。古文尙書咎繇謨文。按虞書璪字。衣之文也。當從衣。而從玉者、假借也。衣文、玉文皆如水藻。聲義皆同。故相假借。非衣上爲玉文也。凡說文有引經言假借者例此。禮經文采之訓。古文多用繅字。今文多用璪、藻字。其實三字皆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