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侉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侉kuǎ(ㄎㄨㄚˇ)
⒈ 口音與本地語音不合:他說話有點兒侉。侉子(蔑視語)。
統(tǒng)一碼
侉字UNICODE編碼U+4F89,10進(jìn)制: 20361,UTF-32: 00004F89,UTF-8: E4 BE 89。
侉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聲:從亻、夸聲※ 侉的意思、基本解釋,侉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侉
咵 kuǎ
〈形〉
(1) 〈方〉∶口音不正的,特指口音跟本地語音不同的 [(speak)with an accent]。如:說著蠻不蠻,侉不侉的官話
(2) 粗大、不細(xì)巧的 [big and clumsy]。如:侉車子(蹩腳車子)
常用詞組
侉子康熙字典
侉【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6畫
同夸。《書·畢命》驕淫矜侉。
又《集韻》安賀切,阿去聲。痛呼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侉【卷八】【人部】
詞。從人夸聲。苦瓜切
說文解字注
(侉)?也。古本皆作?、惟類篇誤作刃僃耳。心部曰。?者、也。者、?也。?今作?。?者、意內(nèi)而言外也。按爾雅、毛傳皆曰。夸毗、體多柔。然則侉卽夸毗字乎。夸毗亦作??。從人。夸聲。苦瓜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