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椋liáng(ㄌ一ㄤˊ)
⒈ 〔椋子木〕古書上說的一種樹,亦稱“即來”、“松楊”、“燈臺樹”。
⒉ 〔椋鳥〕鳥類的一科,喜群飛,食種子和昆蟲,有的善于模仿別的鳥叫。如“八哥”、“鷗椋”等。
統一碼
椋字UNICODE編碼U+690B,10進制: 26891,UTF-32: 0000690B,UTF-8: E6 A4 8B。
椋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聲:從木、京聲英文
fruit※ 椋的意思、基本解釋,椋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椋 liáng
常用詞組
椋鳥康熙字典
椋【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說文》卽來也。《爾雅·釋木》椋,卽來。詳棶字註。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椋【卷六】【木部】
即來也。從木京聲。呂張切
說文解字注
(椋)卽來也。釋木曰。椋卽棶。釋文曰。棶埤蒼、字林作來。本說文也。絫曰卽來。單曰來。唐本艸謂之椋子木。從木。京聲。呂張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