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雒
部首隹部總筆畫14畫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TKWY五行火統(tǒng)一碼96D2
筆順ノフ丶丨フ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名稱撇、橫撇/橫鉤、點、豎、橫折、橫、撇、豎、點、橫、橫、橫、豎、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雒luò(ㄌㄨㄛˋ)
⒈ 古書上指白鬣的黑馬。
⒉ 古同“烙”,烙印。
⒊ 姓。
統(tǒng)一碼
雒字UNICODE編碼U+96D2,10進制: 38610,UTF-32: 000096D2,UTF-8: E9 9B 92。
雒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聲:從各、隹聲※ 雒的意思、基本解釋,雒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雒 luò
〈名〉
(1) 鳥名 [owlet]。忌欺,即“鵋鶀”
雒,鵋鶀也。怪鴟。——《說文》。今稱鵂鶹,也叫橫紋小鴞
(2) 又如:雒誦(反復(fù)誦讀)
(3) 通“駱”。白鬃的黑馬 [black horse with white mane]
(4) 古都邑名 [Luo city]。今址河南省洛陽。漢光武建都改名雒陽
(5) 古地名。西漢時置為雒縣。自古為爭蜀的戰(zhàn)略要地。三國時劉備即因破雒城而得成都 [Luo county]。今址四川省廣漢縣北
(6) 印烙。后作“烙” [brand]
燒之,剔之,刻之,雒之。——《莊子》
(7) 通“絡(luò)”。用網(wǎng)狀物兜住頭 [hold sth. in place with a net]
燒之、剔之、刻之、雒之?!肚f子·馬蹄》
康熙字典
雒【戌集中】【隹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說文》鵒?也。從隹各聲?!夺屆费碰靡?。爲(wèi)之難,人將爲(wèi)之雒,雒然憚之也。
又馬名?!对姟旐灐酚旭溣婿谩!秱鳌泛谏戆自祸??!夺屛摹扶靡袈?,本作駱。
又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一年》伊雒之戎?!洞呵铩の陌四辍饭铀鞎萌置擞诒?/p>
又縣名?!肚皾h·地理志》弘農(nóng)郡上雒縣。○按左傳僖二十一年疏云:雒水,出上雒縣冢領(lǐng)山東北,經(jīng)弘農(nóng)至河南鞏縣,雒戎因此而名也。
又雒陽縣,屬河南郡?!肚皾h·地理志註》師古曰:魚豢云:漢火行,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如魚氏說,則光武以後攺爲(wèi)雒字也。《正字通》楊愼曰:春秋書雒戎,左傳凡洛皆作雒。非後漢始攺也?!鸢呆~氏說必有所本,故師古從之。左傳今文洛皆作雒,安知古本左傳不書作洛乎。未可據(jù)今本左傳駁魚氏說也。
又雒縣,屬廣漢郡?!肚皾h·地理志註》音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
又姓?!夺釢h·南蠻傳》徵側(cè)者,麊泠縣雒將之女。
又與絡(luò)通?!肚f子·馬蹄篇》刻之雒之。《註》雒同絡(luò)。
又與額同?!肚皾h·韓嫣傳》子增封龍雒侯?!对]》雒,或作額。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雒【卷四】【隹部】
鵋?也。從隹各聲。盧各切
說文解字注
(雒)忌欺也。各本作鵋?。今考爾雅音義。當(dāng)作忌欺。釋鳥曰。鵅、鵋?。玄應(yīng)引作忌欺。釋鳥又曰。怪鴟。舍人曰。謂鵂?也。南陽名鉤鵅。一名忌欺。然則忌欺與怪鴟一物。玄應(yīng)以爲(wèi)關(guān)西名訓(xùn)矦。關(guān)東名訓(xùn)狐。皆此也。按萑部?舊、舊畱。不云卽雒。未知許意爲(wèi)一不。鵅卽雒字。各家音格。但今江蘇此鳥尙呼鉤雒鴟。雒音同洛。則音格者南北語異耳。又按自魏黃初以前伊雒字皆作此。與雍州渭洛字迥判。曹丕云。漢忌水。改洛爲(wèi)雒。欺世之言也。詳水部。從隹。各聲。盧各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