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赧
部首赤部總筆畫(huà)11畫(huà)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FOBC五行火統(tǒng)一碼8D67
筆順一丨一ノ丨ノ丶フ丨フ丶
名稱橫、豎、橫、撇、豎鉤、撇、點(diǎn)、橫折鉤、豎、橫撇/橫鉤、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赧nǎn(ㄋㄢˇ)
⒈ 因羞慚而臉紅:赧赧。赧然。赧愧。赧顏。赧然汗下。
統(tǒng)一碼
赧字UNICODE編碼U+8D67,10進(jìn)制: 36199,UTF-32: 00008D67,UTF-8: E8 B5 A7。
赧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漢英互譯
blushing造字法
形聲英文
blush, turn red※ 赧的意思、基本解釋,赧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赧 nǎn
〈形〉
(1) (形聲。從赤,( fú)聲。臉紅,故從赤。本義:因慚愧而臉紅)
(2) 同本義 [blushing]
大赧而歸,填恨低首。——柳宗元《乞巧文》
鬼即赧愧而退。——?jiǎng)⒘x慶《幽明錄》
自為乳兒,長(zhǎng)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宋· 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
(3) 又如:赧顏(羞慚臉紅;慚愧);赧愧(羞慚)
(4) 憂懼 [worried]
夫子踐位則退,自退則敬,否則赧。——《國(guó)語(yǔ)·楚語(yǔ)》
常用詞組
赧紅,赧然康熙字典
赧【酉集中】【赤部】 康熙筆畫(huà):12畫(huà),部外筆畫(huà):5畫(huà)
《廣韻》奴版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乃版切,音戁。《說(shuō)文》面慚赤也。《孟子》觀其色赧赧然。《趙岐註》面赤,心不正之貌。《說(shuō)文》作。《集韻》或從皮作,亦作。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赧【卷十】【赤部】
面慙赤也。從赤聲。周失天下於赧王。女版切
說(shuō)文解字注
(赧)面慙而赤也。而字依韻會(huì)。趙注孟子曰。赧赧、面赤心不正皃也。司馬貞引小爾雅曰。面慙曰赧。從赤。?聲。?或作?。非也。女版切。十四部。隨王劭曰。古音人扇反。今音奴板反。周失天下於赧王。尙書(shū)中候赧爲(wèi)然。鄭注云。然讀曰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