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是他見過最好的防火參謀,不端架子,不徇私利,樸實公正……
2.不端架子,不以導師自居,就像你我眾人這般會有迷茫,會有不舍、無奈和些許悟性,這樣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
3.家電產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華帝股份剛剛完成新老交替,新任董事長潘葉江不端架子,向各大代理商表態“堅持代理制”實為上上之策。
4.高三時,不少學生跑到我面前要求跟多嬌坐同桌,就是因為多嬌成績好,同學有不懂的知識,她總能耐心地講,從來不端架子。
5.還有,我發現***并沒有因為地位的不斷上升而變得自高自大起來,他從來不端架子,一貫沉著穩重,給我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
6.吳波從不端架子,與吳波相處的人都說,吳老很普通。
7.這有些破慣例,再加上我的身份可能使大家有一種習慣認定,好像官員就應該是正襟危坐,可我在寫作時恰恰要追求詩歌的純粹性,力求不端架子,不板面孔。
8.他胸懷坦蕩,性格直爽,沒有城府,除了脾氣急,平時不端架子,非常隨和。
9.瓊劇表演藝術家符傳杰在農民心中的印象,永遠是那個不端架子不擺譜的“腕兒”。
10.這樣好似舊社會梨園行中“裝腔端架子”、近乎于要挾的舉動,往往讓一眾工作人員傷透了腦筋。
11.而且他不端架子,不拘小節,很是平易近人。
12.蔣女士說,公婆很喜歡她,他們每年都會有近3個月相處的時間,婆婆會教她做韓國料理,幫她帶孩子,一點不“端架子”。
13.他,與人相交,從來不端架子,從來不板面孔,說話有聲有色,風趣幽默,有時候也冒幾句高密土話。
14.他們個個是名人,身價都很高,但沒有誰端架子,制作時,都圍著我們的指導老師虛心求教。
15.所以,我們給自己定下了“貼近基層,服務官兵,平等交流,和藹可親”的寫作要求,不端架子,不板面孔,要像大哥哥大姐姐與弟弟妹妹娓娓談心一樣說話。
※ "端架子"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