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暫唐太宗親信賢臣,國家大治。
2.因此,老夫愿意替王爺鞍前馬后,效犬馬之勞!葛大人,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還望葛大人三思!
3.自大唐開國以來,幾任明君殫精竭慮,無數賢臣業業兢兢,造就了史所未有的煌煌盛世。
4.漫漫人治史,使古人常把“盛世”的想象寄托在“明君賢臣”身上,最終逃不過“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治亂循環。
5.愛他,送他去宋朝,那里有仁君賢臣,繁華盛世,名士風流,遺澤千年。
6.可是想要成就霸業,那些并無赫赫之名的賢臣,才是真正的基石。
7.伏羲是上古時候的圣賢帝王,但就算圣賢到伏羲的程度,治理國家也必須依賴賢臣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然后得天下大治,這是帝王欲使天下臻于大治的不二法門。
8.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大人敬賢禮士,愛惜性命,心系天下,如不嫌棄小人愿生死相隨,永不離棄!
9.民為邦本,本固而邦寧,這個道理古今圣君賢臣是知道的。
10.為報答圣恩,為臣愿以身許國,肝腦涂地,在所不辭!朝中賢臣文學,濟濟一堂,可輔佐朝政;邊關良將勁卒,聲遏行云,可保衛江山。
11.親賢臣,遠小人,有這些賢人君子輔政,朝政為之一清,很快國家的經濟和整體實力就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局面。
12.始楚賢臣屈原被讒放流,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
13.賢臣內,則邪臣外;邪臣內,則賢臣斃。內外失宜,禍亂傳世。
14.十難不險,則賢臣不用;用臣不賢,則國非其國也。
15.前昔寇兵部為放出太子,至今還羈囚獄中,但他乃忠義之臣,況救太子亦有功于陛下,緣何反將此忠義賢臣囚禁下?是理所不該也。
16.仁宗皇帝在位期間勤政愛民,且身邊還有包拯、狄青等賢臣輔佐,真是天下太平、五谷豐登、萬民樂業、路不拾遺。
17.后世的人鬼之祭,并不限于先祖,還包括歷代帝王、先圣先師、賢臣、先農、先蠶、先火、先炊、先醫、先卜等。
18.珠樹家珍,流傳圣主賢臣之頌;槐堂世相,記載忠臣孝子之名。
19.劃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但始終不見蹤跡。
20.從今日起,朕自當勤學帝王之道,親賢臣,遠小人,節用愛民,賞罰有度。
21.經過明君賢臣二十幾年的努力,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天下大治,大唐進入全盛時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開元盛世”。
22.正是基于臣民心態,古人才會將治國希望一味寄托于明君賢臣,到頭來卻總逃不過“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歷史周期率。
23.與其勉為其難地維持“德才兼備”的仁君賢臣神話,還不如在官員為官之前就由公眾來剝個精光。
24.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25.賢臣只為民情,絕無反悔之處,只知為官與民除害,誠謂事君能致身,快樂而無怨。
26.明憲宗年間,宦官弄權,濫殺賢臣。
27.丹書鐵券,上品鐵器,故老相傳是某個賢臣告老時先皇所賜,以表彰他畢生對帝國所做出的杰出貢獻,讓他返回故土后可以建一處莊園頤養天年。
28.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羅貫中?
29.現在我擔憂的倒不是流星的出現,而是國君貪戀酒色,親近小人,喜聽讒言,疏遠賢臣,長期下去,災難必然降臨到我們齊國。國君的這些過失,靠祈禱是幫不了忙的。
※ "賢臣"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