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襲儀便道,我家祖師仙逝已逾百多年,冥壽幾近兩百歲,他的名諱鮮有人知,老前輩如何知我祖師的名諱。
2.碑文最后,列有太祖諸子及孫的名諱,倒沒有將朱允炆一筆抹殺,在“孫”。
3.書中“慎”字兩出,皆缺末筆;“廓”字一出,不諱;另,書中未見光宗趙惇名諱。
4.中世紀的“連禱文”要一一唱呼圣者的名諱。
5.落款處蓋上一個名諱大印,另外還有十七八個閑章,都是打發巴杜瓦到唐人街現刻的……當然,為了照顧收信人,藍藍翻的譯文附在后面。
6.到了十三日,焚燒冥衣、冥錢、靈屋祭奠新逝的長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紙寫上祖先的名諱在戶外焚燒以祭奠故祖。
7.主試官看重趙熙的文才,擔心他的名字犯了先賢朱熹的名諱,而與功名有礙,為他改名為“熙”。
8.,孩童又叫,接著額頭便吃了一個栗暴,“曾太公的名諱是你大呼小叫的嗎?”。
9.最近考古專家在浙江金華發現了雕版的冥幣封袋,封袋填寫受祭者的名諱,以防其它鬼魅搶奪,封緘是保證紙錠不散落。
10.吐槽君的名諱不是白叫的,白恒之當得那是相當盡職盡責。
11.劉乾欣慰,但卻不敢接受,龍景天是帝國未來的掌權者,直呼其名諱,實乃大不敬,他斷然拒絕。
12.張蒼水嘆了口氣,眼睛死死盯著畫像許久,悲不自勝的道少爺,既然老人家沒有告訴你他的名諱,定是老人家另有深意。
13.祖先們感到自身的錯誤,都痛哭流涕表示痛改前非,然后問那女子的名諱,女子輕輕一笑道,吾乃昆侖山上修行者西王母是也。
14.王經略乃是朝廷命官,那容你在此誹謗?他的名諱,哪里是你這藉藉無名的小輩可以直呼的?
15.作文章不用避諱,在廟里祭視不用避諱,在君王面前不避自己父祖的名諱。
16.住口!大帥名諱是你叫的?今天是我輪值護衛,你在這里亂吹口信,成何體統,莫不是倭子奸細?
17.如此數十年后,當他登高一呼,依附與他魔裝大師的名諱下,各路強者云集,就此他由一個人轉變成一方霸主,直至帝國。
18.家富有,初從翟讓起義,參加瓦崗軍,因功封東海郡公,瓦崗軍失敗后降唐,被唐高祖李淵任為右武侯大將軍,封曹國公,賜姓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單名勤。
19.黃大人當真會說話,叫咱家的心坎火熱火熱的,似我們這樣的奴才就算有名諱也是羞于示人的。
20.宮城的玄武門,又叫“厚載門”,后來為了避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名諱,改成了“后宰門”。
21.文帝有子,其名諱英,孤領余勇,奮進安平。
22.古人有避名諱的習俗,尤其是店小二,不應直呼莊主名字。
23.西門大人的名諱不能談論,容貌不能談論,跟陛下的二三事不能談論,但難聽的琵琶曲可以隨便亂談。我曾聽到過這樣的論調,貞武皇后一曲殺人無數,西門大人異曲同工,只是宰的是耳朵。周夢?
※ "名諱"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