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歷三十年(1602),因在著作中揭露湖北黃安大官僚耿定向的偽道學而遭人誣告,被明神宗下令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罪逮捕入獄。
2.,以反對虛偽道德和名實不符;二是壓制朋黨浮華和私人操縱選舉,力圖將選舉之權控制在政府手中。
3.本是唐朝的一位偽道士,無意在山洞躲雨,撿到一本《靈符秘術》,在習得書上的一些皮毛后開始裝扮成道士做些坑蒙拐騙的勾當。
4.即只準統(tǒng)治者自己竊國和做大盜,連道德與法律一并盜走占為己有之;因此,在這種條件下的偽道德與偽法律只會成為竊國賊裝扮皇堂的蔽羞布和統(tǒng)治工具。
5.是教育思想意識形態(tài)化,語文承載過多道德教化功能,很多是虛情假意偽道德和舊時代奴化思想糟粕。
6.一個社會的道德品質,不是靠呼吁建立的,也不是依靠幾天幾年的教化形成的,那都是偽道德,經不起時間的檢驗,甚至經不起誘惑的檢驗。
7.書生罹難,美人縈懷;巨兇橫行,偽道藏奸;官兵突來,胡騎環(huán)伺。
※ "偽道"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