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腌干魚將捕撈的小雜魚鹽漬曬干,以備冬春缺菜或無海事時食用。
2.齊國國土面積大,南靠泰山,西有黃河,東臨大海,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還有魚鹽之利,經濟發達。
3.魚鹽之利推動了天津經濟的發展,“吃魚吃蝦,天津當家”,這在天津地名上也有所體現。
4.攢花鏤空的石頭門樓,兩旁是鑲嵌琉璃的楹聯,一邊是“隆業有基珍羅山海”,一邊是“昌期即遇利取魚鹽”,門楣有“隆昌號”橫匾。
5.西周初年呂尚受封于此,即提出立國方針為“便魚鹽之利”。
6.北方氣候適合糖分積累,而南方天氣炎熱易出汗,需要補充鹽分,加之東南沿海享有魚鹽之利,食物常常做成咸魚、臘肉來保存。
※ "魚鹽"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