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信不少人都對自己的故鄉持有一種哀挽情緒,目睹她在現代化轉型中被復制成一座沒有個性的城市,若是偶然于紙上與故鄉的歷史相遇,便有黯然神傷。
2.昨日收到一本“哀挽錄”,是為紀念逝者,將前來吊唁人士題寫的悼詞、挽聯等收錄其中,以資紀念。
3.如今對紙質書的哀挽,未嘗不似當年對手抄書的留戀。
4.老農名胡耀福,時81歲,兩年后耀福于家鄉去世,有人哀挽“國中有典型,兩袖清風做赤子;天下無先例,一代皇兄是農人”。
5.曾國藩一生以很會寫對聯而自鳴得意,是大清朝著名的“對子”發燒友,他的楹聯涉及喜慶、哀挽、題贈及山川名勝等,尤以挽聯著名。
6.而黃小泉的嫡孫、64歲的黃兆棣先生,則向紀念館捐贈了黃小泉先生的遺像、夏承燾先生在黃小泉去世后寫的哀挽錄等等。
7.楹聯應用廣泛,除名勝宮殿、亭臺樓閣、廳堂書屋懸掛外,還廣泛應用于節慶、題贈、祝賀、哀挽、陵墓等場合。
8.每一個生命的無辜離世都令人悲憤哀挽,每一次血的教訓都讓人痛心疾首!但是,健忘與僥幸卻又一次次讓血淋淋的慘劇重演。
9.這三人既是白居易的好友,也是劉禹錫的好友,所以當白居易寫了兩首表示哀挽的絕句寄贈劉禹錫時,劉讀后很有同感,便寫了此詩作答。
※ "哀挽"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