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臣與他爭辯,他卻惱羞變怒,殺死來使,因此構怨開釁。
2.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
3.按使臣又是宋朝特有的官名,是八、九品小武官的總稱。
4.每日只聽聞密探來報,某某大夫又宴請了趙國使臣,急得中山王食不知味,寢不安席。
5.元軍第一次東征日本失利之后,來年,忽必烈仍然派遣使臣出使日本,對日本進行威脅。
6.除了先償兵費并朝鮮自主外,若無商讓土地,及畫押全權,使臣可以不勞枉駕。
7.絲綢之路上的商旅和信仰各異的傳教士曾經來來往往于此地,蒙古、薩菲、大不列顛、俄羅斯各大帝國的使臣們經過此地,留下了血跡斑斑的足跡。
8.聽聞此番北靈國的使臣中,更有北靈國的大皇子公亦舒,無極龍淵覺得不該有所怠慢,所以連王平山也一并被叫去。
9.以后法、德、俄、意、奧諸國都先后派遣使臣赴朝鮮,締結修好通商條約。
10.長子譚漢昌、次子譚漢禮,皆為蘇州府從八品緝捕使臣,統率軍巡火警、緝拿押解盜賊,總是奮勇直前,恪盡職守。
11.今日之事傳出,我楚國必是群情激憤,軍民上下同心戮力,只消朝廷下令伐梁,后果怕是你這小小使臣擔待不起。
12.于闐王見其歸心如箭,也不再苦留,于是命侍衛二百人、使臣十余人,攜帶貢品寶物,隨鄒庭家人回朝,并親率眾臣相送二百余里。
13.忽都思得到消息,明白這正是決戰的天賜良機,于是立刻將蒙古使臣斬首示眾,然后征發舉國之兵,準備前往敘利亞同怯的不花決一死戰。
14.隨之響炮之聲,鼓樂齊鳴,儀程一畢,主考官當眾開拆御封試題,展開一看,遂發言道:“第一道為筆答題,各邦國使臣各自可以漢文字或本邦國文字書寫完畢上交。
15.文成公主去世后,吐蕃王朝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并和松贊干布合葬于雅隆瓊結王墓中,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
16.越南作為中國藩屬國時期,中國使臣在出使越南的過程中創作了一批文集。
17.西漢末年,信奉佛教的大月氏使臣來到長安,一個叫景廬的讀書人接受了他的口傳佛經,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18.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膽乎?得天下英才五千,與榷所長,有一居先,臣當伏死都市。
19.一、通知周國使臣,長公主偶然貴恙,不易行走奔波,需要在這里休息一段時間,具體行程再行安排。
20.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領中書監及北侯臣荀勖、中書令關內侯臣和嶠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諸葛亮故事。
21.適時,又發現元朝派遣使臣至滁州,勸說郭子興投降,郭子興大驚失色,嚴責朱元璋失計。
22.等到李世民來到平壤城,這些使臣更是天天求見,可是李世民心頭不爽那百濟開戰之時的首施兩端,一直不讓百濟使團覲見,這可把百濟使團急壞了。
23.該國王因前年大皇帝八旬壽辰未及叩祝,今遣使臣馬嘎爾尼進貢,由海道至天津赴京等語,并譯出原察呈閱。
24.因為就在當天夜里,董超找到了京畿緝捕使臣張振,表示要告老還家,頤養天年。
25.乾隆繼承了祖父康熙風流瀟灑的基因,曾六下江南,被一位外國使臣戲稱為出入無常的“馬上朝廷”,并留下了數不盡的風流韻事。
26.乞以身塞責,愿陛下匄亡兄弟死命,使臣一門頗有遺類,以崇陛下寬饒之惠。
27.賢明的君主使用臣子,使臣下盡忠而不越過自己的職權,使臣下盡職而不越過職責范圍。
28.箭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后世對孫權的評價。
29.百官群僚、番國使臣朝賀天后于肅天門,山呼千歲,內外命婦人謁。
30.是時,張燈結彩,鼓樂升平,馬嘎爾尼一行與緬甸使臣、蒙古王公和文武百官,紛紛行三跪九叩大禮,恭賀皇帝萬壽無疆。
31.溫侯也不是沒有派出使臣,但這伙賊人將使節大罵一通,說什么溫侯為人反復,恥與為伍,就將人趕了出來!
32.不意使臣之言過于拘迂,即遣回國;復聞仍命元年所遣之使來。
※ "使臣"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