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還有一次,在崇政殿奏事,米芾手執書禮,皇帝讓他放在椅子上,他大叫:皇帝叫內侍,要唾壺!也不知道是要皇帝用,還是自己用。
2.10月27日天未明,忽有奏事官傳慈禧召見樞臣。
3.近年以來,正牙不奏事,庶官罷巡對,諫官能舉職者,獨誥命有不便則上封事耳。
4.初,河、隴既沒于吐蕃,自天寶以來,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長安者,歸路既絕,人馬皆仰給于鴻臚。
5.杜寶回到臨安,因軍功升為宰相,陳最良升為黃門奏事官。
6.鎮江、瓜洲,同一天克復,金陵指日可攻下,厚庵放任閩中提督,已去金陵會剿,準許他去折奏事,九江也指日可復。
7.云中子道罷,離了九間大殿,打了一稽首,大袖飄風,揚長竟出午門去了!兩傍八大夫,正要上前奏事,又被一個道人來講甚麼妖魅,便耽擱了時候。
8.前奉皇考敕旨,令伊管理吏部、刑部事務,嗣因軍需銷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諭令兼理戶部題奏事件,伊竟將部務一人把持。
9.云中子不語,與紂王告辭后,離了九間大殿,打了一稽首,大袖飄風,揚長竟出午門去了!兩傍八大夫,正要上前奏事,又被一個道人來講什么妖魅,便耽擱了時候。
10.珍妃由其胞兄主謀,串通奏事處太監拉官與內外官員的傳達處……珍妃住景仁宮,景仁宮首領太監亦在其列。
11.百司奏事,后主常抱置膝上共決之,遂侍寵弄權,亂綱紀。
12.從漢代起,官員們為給皇帝留下香噴噴的好印象,總愛含雞舌香覲見,“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奏事”,連匯報個事兒都懷香握蘭,這是何等講究。
13.同年二月,皇帝任命司馬懿為丞相,增繁昌、鄢陵、新汲、父城為其封邑,前后其計八縣,食邑二萬戶,特許奏事不名。
14.’方刺史奏事時,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務。
15.一、偽皇宮設內廳和外廳,婉容居內廳,內外廳的唯一通道是中和門,設有奏事官和隨侍引導,外庭的人休想跨入中和門一步。
16.每酣飲昏睡,或外有奏事,即肅然整容,無復醉態,由是內外畏之。
17.巡察使率是三月之后出都,十一月終奏事,時限迫促,簿書委積,晝夜奔逐,以赴期限。
※ "奏事"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