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憂苦犯性,逸樂順性,斯實所系者也。名不可去,亦不可賓。但惡夫守命而累實。守名而累實,將恤危亡而不救,豈徒逸樂憂苦之間哉。
2.陳誦洛在回憶二人“豈徒文字交,道義互規誡”的真誠交往后,對趙元禮喜遷“繞屋盛芳會”的新居加以祝賀。
3.惵惵黔首,豈徒跼高天,蹐厚地而已哉?乃救死于其頸!敺以就役,唯力是視,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漢而欣戴高祖。
4.豈徒山木壽,空與麋鹿群。
5.倘不經意為之,將令奇文瑰寶化為糞壤,豈徒唐突西施而已乎?與其譯而失真,不如不譯。
6.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云,志安社稷。
※ "豈徒"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