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為對,其言萬余,不為稿,一揮而成。
2.作為中國近代建警第一人,黃遵憲在警政理念和實踐上都有突出的貢獻。
3.待天下亂時,荀氏二龍可安政理,江南二張亦可亂人心也;授可謀軍情,布亦可破千軍也。
4.因此,其自由主義理論和法治憲政理論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邏輯聯系。
5.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6.郗鑒、顏含是當世少有的清醒之士,他們的治政理念與青兗不謀而合,兩人的回歸,無疑是一大助力。
7.朱利亞尼在佛羅里達州初選結束后發表的一個講話中說,"我感到很自豪:在人身攻擊盛行、負面廣告充斥媒體和肆意扭曲事實的時代,我們采取了正面競爭的態度,以施政理念開展競選活動。
8.遭遇明君,發揮才干,使民風復歸淳樸敦厚,杜甫的從政理想不是生產總值、富國強兵、開拓疆域,而是風俗的淳美。
9.傳統憲政理念的法理基礎是自然法和自然權利的理論體系,其核心是人類本位主義、人類利益中心主義。
10.在普選制度下,每一名行政長官候選人必須面向全港700萬市民,解釋其政綱和施政理念,務求施政更帖近民情民意,爭取市民的支持。
11.一心為公是政理貪權謀私有禍根。
12.雖然桌面上擺著優質服務的宣傳卡,墻上張貼著辦事程序和社會承諾條款,其實僅僅是裝腔作勢裝潢門面而已,更不用說敬民如父、甘為民仆的從政理念了。
※ "政理"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