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歲滋久,鈔法偏虛,物價騰踴,奸偽日萌,民用匱乏。
2.世之亂也,上下縱于亡等之欲,奸偽相吞,變詐相角,自圖其安而予人以至危。
3.世之亂也,上下縱于亡等之欲,奸偽相吞,變詐相角,自圖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難避害,曾不肯捐絲粟之力以拯天下。
4.朗朗乾坤,忍見小丑竟跳梁;皓皓日月,豈容奸偽欺良善!幸喜金秋十月,文藝座談會唱響主旋律,風正一帆、撥云見日。
5.據證的辦法用來核查奸偽,察情的辦法用來揭露奸偽。
6.文帝、景帝取道家上品,以無為為治,與民休息,但奸偽亦縱生。
7.又置通關勘合簿,防出納奸偽,置綱運簿,防運夫侵盜,置館夫簿,防非理需求,興利除害,不遺余力。
8.這種敵意,并沒有隨著北周吞并北齊而減弱,相反,北周以征服者的姿態,歧視原北齊控制的所謂山東之人,稱其為“機巧奸偽,避役游惰”之民。
9.百種奸偽,不如一實。出自:清·李光地《性理精義》再狡詐、虛偽,也不如誠實。李光地?
10.昔商君相秦也,內立法度,嚴刑罰,飭政教,奸偽無所容。
11.奸偽的人比正直的人,更容易逃出羅網。雨果?
※ "奸偽"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