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部小說當年在黃金書屋連載時人氣旺盛,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引起注意。
2.一帕一沉淪,細雪無痕,錐心鏤骨商與參。桃花開盡金書錯,音信渺渺久未聞。樓蘭舊夢今猶在,黃沙負君恩。吳韻汐?
3.另外,此處的“金經”不是用泥金書寫的。
4.不管證書如何的權威、由誰頒發,都只能作為消費者判斷專家水平的一個參考,而不是絕對的“金書鐵券”。
5.“丹書鐵券”歷史上有很多種叫法,俗稱“丹書鐵契”,又名“金書鐵券”、“金券”、“銀券”、“世券”等,省稱“鐵券”。
6.黃金書屋舊書里的煙火買舊書,緣于最初的貧窮,繼而成為習慣,漸成癖好。
7.開幕式當天,金書波和原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共同為藝術節書畫攝影展揭牌。
8.由此看來,人大代表這個招牌有點像歷史上的金書鐵券、免死金牌,人大代表就算肆意違法,執法部門也不會積極執法。
9.沒有誰永遠注定是“天之驕子”,名牌大學的畢業證書也絕非“金書鐵券”。
10.燒餅鋪對面有一個黃金書屋,取的自是“書中自有黃金屋”之意。
11.1月18日,一位參觀者在上海檔案館外灘新館內觀看明朝皇帝賜給功臣的“金書鐵券”,即民間俗稱的“免死牌”。
12.歷代帝王中,最精于書畫的是北宋微宗趙佶,他的書法自成一派,稱瘦金書,繪畫擅長花鳥,作品流傳至今。
13.甘氏族譜記載,孫權曾御賜金書鐵券給甘寧,這是一塊半圓形瓦當狀的金屬字牌,上面刻有文字,大意是:憑此鐵券,可以賜爵位,給俸祿,免罪。
14.大明開國以來,對開疆拓土創建綱治有卓著功勛的文臣武將,依其功績大小分封為公、侯、伯三等爵位,賜與金書鐵券為憑證。
15.而且,除了《天帝玉冊》缺了中冊,《人皇金書》少了第三頁外,其他都寫的是全本!“竟然是全本……”。
16.爾雅書店、師大書亭、三晶書店、黃金書屋等。
17.筆道瘦細峭硬而有腴潤灑脫的風神,自成一家,自號“瘦金書”。
18.舉凡金書之中,隱寫如胡夫人、凌霜華、銀川公主、馮衡等,大多比主角要顯得更明亮奪目些。
19.函上有金書古篆,題‘九蛻之丹’四字,內有神丹七粒,大如黍粟,光彩射人。
20.故杞道德、王遇、張祐、苻承祖等拔自微閹,歲中而至王公;王叡出入臥內,數年便為宰輔,賞賚財帛以千萬億計,金書鐵券,許以不死之詔。
21.玉簡金書,威振三天稱護法;白旄黃鉞,靈通九地號降魔.
22.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
23.民間所稱的“免死牌”,在古代的正規名稱叫“金書鐵券”。
24.號稱上網讀書不識黃金書屋,再稱網蟲也枉然.
25.素材:鍍金榿木球果吊飾,鍍金書簽.
26.大家緊盯著工作人員從箱子里一件件抬出四羊方尊、錢镠金書鐵券和鎏金銅水月觀音像,生怕漏看其中任何一個細節。
27.展覽中的“金書鐵券”是目前世上僅存的四塊“免死牌”之一,是明朝英宗皇帝天順二年(1458年)賜給右軍都督府都督李文的。
28.王府可真大,一共九個院子,其中落依苑便是我和王爺昨日的新房,也是他平日的住所,靜思苑是額娘的院子,金書苑便是王爺的書房。
29.郝文的雙眼瞬間變得猙獰,他的目光死死盯著金書鐵券,臉色變得如同死灰一般,他的雙唇顫抖著,帶著一絲不信:“原來最終的棄子是我!為什么?”。
30.“金書鐵券”是封建帝王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持有“鐵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賜予的種種特權。
31.如中國館藏最早的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紙質公文檔案;國內現存唯一一件“金書鐵券”,也就是傳說中的“免死牌”;光緒二十年科舉“大金榜”等。
32.然而,當三道光華到得他面前之時,卻戛然而止,凝立虛空,赫然是兩頁近半尺見方的金書和一根尺許長烏油油的尖刺。
33.村里的老漢李永蔚聽說這個消息后,特意找到了謝佐,并告訴他自己是青海李土司西伯府李文的后裔,在他家里珍藏著明英宗朱祁鎮頒發給李文的金書鐵券。
34.在這批檔案文獻中,明代的“金書鐵券”名列第八。
35.明朝檔案中雖有民間俗稱為“免死牌”的“金書鐵券”,但與清朝檔案相比,整個明朝檔案并不算多。
36.這樓門上供奉著開國皇帝賜下的玉帶和御批金書鐵券,鐵券記楊門救駕九功,可免楊門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設石碑玉坊,著令滿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須下馬通過。
37.在此時的朦朧中,文沖又入夢境,得到些神秘的記憶斷流,隱約好像一篇旁門小道之法,只是這篇道法好似一篇金書玉冊,只有模糊地金光點點,無法看清其中內容。
38.龍野興奮得大喝一聲,丹田之內的火龍翻滾了一陣,卻是包圍著之前所收取的金色紙張化成一片火海,與金書成眾星拱月之勢。
※ "金書"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