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
2.張志淳與楊廷和以文字為莫逆交,便對楊廷和說:吾兒含喜好古文詩歌,可使為友。
3.她愛好古典文學,自己也曾經(jīng)學著寫過排律.
4.可這也晚了,張好古趕的這科是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乙丑科,在張福的緊磨蹭之下,趕到北京,是考場最末一天。
5.以前古谷與父親只是信而好古,而現(xiàn)如今更深入的考察挖掘真相,對于谷古而言則是無法推卸的責任,雖然死去的谷朗并沒有強制的對谷古施加“壓力”。
6.淵篤學好古,在遼東,常講學於山巖,士人多推慕之,由此知名。
7.“李好古之詞,如孤松掛月,清秀優(yōu)美,磊落不凡。
8.此壺竹刻技藝精湛,未見粘接痕跡,整體造型及紋飾仿商周青銅器,可見清中期好古擬古之風尚。
9.“孔集大成,信而好古,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10.魏好古中了秀才之后,卻沒有參加鄉(xiāng)試,而是四方游學,拜訪名師,后來,在洛陽龍門書院的理學大儒顧雙門下學習,直到一年前才回到了肅寧,準備今年的秋試。
1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欲修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2.張好古這桌最近,他搶到了前頭,就瞧街上的小販四散奔逃,由遠處跑來一匹青鬃馬,蹄跳咆嚎、鬃尾亂乍,后邊追著幾個軍卒,看來是匹軍馬驚了。
13.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張岱?
14.濟陰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之,使二府將吏子弟數(shù)百人就受業(yè),遂立學官,臨饗講肄。
15.微臣奏請萬歲,取消張好古殿試資格,將張好古即刻逐出皇宮,永不敘用,以正國法。
16.我家公子姓張名好古,今年二十有一,乃是山東東昌府臨清州人氏——是我們家張老爺?shù)牡谑环糠蛉怂?/p>
17.山東東昌府臨清城的張好古?這名字怎么沒聽過?
18."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也",這種曾經(jīng)深藏于清宮的佳器百年前流傳東瀛,卻成為了茶道"器物精神"的一抹亮色流傳至今。
19.有的沒有關(guān)系也要費盡氣力扯上關(guān)系,因為搭上關(guān)系或許就能如張好古那樣“連升三級”。
20.此外,西遞、宏村這兩個保持良好古民居風貌的傳統(tǒng)村落也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21.在這些口水里邊,很難找到孔子在《論語》中一再倡導的“好古敏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2.封建文士通過用典創(chuàng)制女性侮稱,以此顯示自身的學養(yǎng)深湛、好古敏求,同時在其“杰作”。
23.張魯庵,西泠印社早期社員,其一生好古敏求,致力于印譜的藏弆,所蓄印譜多達500余種,數(shù)量多、質(zhì)量精、品位高。
24.一向酷好古代文明的老王,此次看到這么多的出土文物,不禁嘆為觀止,立刻埋首研究。
25.今文經(jīng)崇奉孔子,稱孔子為“托古改制”;古文經(jīng)學家以周公為先圣,孔子為史學家,“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26.對此,作者以成都市大邑縣安仁古鎮(zhèn)為例,分析古鎮(zhèn)如何正確把握自身特色,并在合理適度開發(fā)的同時做好古鎮(zhèn)保護工作。
※ "好古"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