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諸軍破桶岡,志山、貴模、廷鳳面縛降。
2.十二月丁卯,赫連定弟社于度洛孤面縛出降,平涼,收其珍寶。
3.甲午,秦兵至姑臧,天錫素車白馬,面縛輿櫬,降于軍門。
4.故微子以殷王之昆,面縛銜璧而歸武王,豈所樂哉,不得已也。
5.劉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縛輿櫬,出北門十里而降。
6.若端面縛束較強且存在一定的側壓力,試件中部出現多重剪切帶。
7.八月,淵使相國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請解圍卻兵,當君臣面縛。
8.周武王滅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武王說明自己遠離紂王的情況。
9.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牛,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10.望即遣供奉官至行營,督其進兵,掩其無備,必須劉稹與諸將皆舉族面縛,方可受納。
11.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艾至成都,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縛輿櫬詣軍門。
12.司馬懿軍到武丘,王凌在水邊面縛等待,說:“凌若有罪,公當折簡召凌,何苦自來邪!”。
13.司馬懿軍到武丘,王凌在水邊面縛等侍,說:“凌若有罪,公當折簡召凌,何苦自來邪!”。
14.艾至成都城北,漢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縛輿櫬詣軍門。
15.武王伐紂,攻占殷商都城時,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16.是日,浚戎卒八萬,方舟百里,鼓噪入于石頭,吳主皓面縛輿櫬,詣軍門降。
17.艾至成都城北,后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余入,面縛輿櫬,詣軍門降。
18.等語,因遣紹良持書返報,自率部兵,徑詣成都,后主面縛輿櫬,出城降艾。
19.次日,魏兵大至,后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縛輿櫬,出北門十里而降。
20.艾受命忘身,束馬縣車,自投死地,勇氣陵云,士眾乘勢,使劉禪君臣面縛,叉手屈膝。
21.艾受命忘身,束馬懸車,自投死地,勇氣陵云,士眾乘勢,使劉禪君臣面縛,叉手屈膝。
22.可惜東吳背盟襲取荊州之時,其弟糜芳舉城投降,導致關羽兵敗身亡,糜竺面縛請罪,為劉備所寬恕,待遇如初,但不久后病死!
23.臣又手書申喻,開示生路,群寇困逼,知命窮數盡,解甲投戈,面縛委質,印綬萬數,資器山積。
※ "面縛"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