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軾讀史傳,非不知事君有禮,訕上有誅,而敢肆其憤心,公為詆訾;而又應試舉時,即已有厭弊更法之意。
2.光前裕后是科舉時代讀書人最高的理想。
3.這里的“白卷”其實不白,科舉時的“曳白”才是真白,如唐玄宗時那些“手持試紙,終日不成一字”的南郭先生。
4.據說當年丁老爺子科舉時候,官場非常腐敗,丁老爺子一氣之下罷筆長嘆,揚長而去。
5.在科舉時代,金榜題名是許多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6.當有人瘋瘋癲癲,對別人有荒誕之舉時,就用“吃魚規”罵之,意謂此人中毒已深。
7.昨天北京市延慶縣文物管理所透露,在進行民俗文物征集時,征集到2張新中國第一屆選舉時的選民證。
8.朔州人王賡榮是清朝光緒二年榜眼,是封建科舉時代朔州第二個獲得科舉高等第的人。
9.政府應該在聯合國和其他捐助者的支持下,在籌備2010年議會選舉時,把女子候選人和選民的安全當成優先的顧慮。
10.至于有效票的認定,也比照“立委”選舉時的作法,投錯票匭依舊算是有效票。
11.在科舉時代,經過鄉試、會試、殿試,得第一名者,稱“三元及第”。
12.科舉時代,這類事件本身就多,而清代科舉如兒戲,百弊叢生,這類范進式的考生的故事,屢見不鮮,也不知害了多少人的性命。
13.也許在五大劍客如期趕到殷家莊,欲待行滅門絕戶,鏟除政敵之舉時,龐璞將臨陣倒戈,與拱衛殷家莊的神殺劍士們里應外合,這一路公府劍客依然難逃覆滅的結局。
14.這也難怪,高考本來就是件舉世矚目的大事,再加上一個頗有些科舉時代流風遺韻的“狀元”頭銜,人們的想象力很容易就被激發起來。
15.正因如此,阿披實的舉措正確得當,這位冷靜堅毅的*理無視暴民亂及解散國會的呼聲,并等待推出有序而緩慢的選舉時間表。
16.學而優則仕”,在科舉時代,是指知識分子在科考中成績卓異,才能求得一宮半職。
17.據當地媒體報道,議會選舉時,大批軍警駐守在首都霍尼亞拉的重要街區,防止類似2006年4月大規模騷亂的發生。
※ "舉時"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