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位于肚臍直下3寸,是任脈和足三陰經的交會穴,也是陰陽元氣交關之處,故名為“關元”。
2.目的:探討任脈經氣的流注方向。
3.頸部前后都有很多經脈通過,比如后面有膀胱經、督脈這兩條比較大的經脈通過,側面有足少陽膽經,前面有任脈、足陽明胃經都是從脖子這里經過。
4.下腹部有許多經脈,自恥骨向上,有任脈、沖脈、腎經、胃經、脾經、肝經以及陰維、陰蹺諸經,皆上下而行。
5.分析講解督脈、任脈的經脈循行。
6.他說,午休就是在“陰陽交換期間,子午線交換,督脈和任脈交換,陰陽相交,陰維陽維,陰蹺陽蹺相交的時候,我養一養”。
7.倪野老運指成風,點完任脈,再點督脈,點完三十六處大穴,再點其余穴道,頃刻間,三百六十五個穴道盡皆點遍。
8.列缺:太陰之絡穴,聯絡大腸經,通任脈,可宣肺氣,治療與之聯系的各經疾病,組合運用,變化無窮。
9.任脈,承漿穴,天穴穴,華蓋穴,紫宮穴,玉堂穴,中庭穴,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曲骨穴。
10.云門是肺經的第二個穴,位于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距任脈6寸。
11.按照此書的觀點,所謂奇經八脈是指十二經脈之外的八條經脈,包括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
12.神闕是氣和,氣舍,氣具之穴,是任脈在此會和,此穴為任脈上部經脈氣血的重要來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溝通上下之功效。
13.細研古代有關任脈的典籍,從任脈的循行、經脈交會、任脈腧穴、功能角度分析,任脈確為“陰脈之海”。
14.此穴位于三經交會處,因此不只對于肺經,還對大腸經和任脈的經氣都具有調節作用。
15.列缺穴補肺益腎的功效還來源于其與任脈連接。
16.底邊的中心是任脈的曲骨穴,底邊的兩個終點是屬于脾經的沖門穴,這個三角形下置的頂點就是會**。
17.底邊的中心是任脈的曲骨穴,底邊的兩個終點是屬于脾經的沖門穴,這個三角形下置的頂點就是任脈的會**。
18.任脈,起于小腹內,下出于會**,向上行于**部,沿腹內向上經前正中線到達咽喉部,再向上環繞口唇,經面部入目眶下。
※ "任脈"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