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國民族是異常勤奮智慧的民族,辦事治學一絲不茍的徹底性名揚世界。他們在短短的一兩百年內所創造的文化業績,彪炳寰中。季羨林?
2.季羨林是中國譯協最初的發起人之一,2004年當選為中國譯協名譽會長。
3.此前,該獎曾授予季羨林、楊憲益、沙博里、草嬰、屠岸、許淵沖、李士俊、高莽、林戊蓀、江楓、李文俊等11位翻譯家和文化學者。
4.錢文忠向季羨林跪拜,干卿底事。
5.季羨林1911年出生于山東一貧窮家庭,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文系,1935年赴德留學,次年修習梵文,從此踏上中印文化關系研究之路。
6.因為這段經歷,我采訪了梁漱溟、馮友蘭、賀麟、王力、金克木、季羨林、費孝通、吳冠中、李澤厚、劉心武等等名碩,騎車不知道把北京轉了多少遍。
7.著名學者張中行先生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
8.1983年,季羨林重返哥廷根,還曾打聽過伊姆加德,不過音信杳然。
9.季羨林出生在魯西北一個叫官莊的地方,自稱“家里是貧中之貧,真可以說是貧無立錐之地”。
10.他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
11.此前,這一獎項僅授予季羨林、楊憲益、沙博理、草嬰、許淵沖、屠岸和李士俊7人。
12.季先生一聲不好,他與季羨林先生以及其助手急忙團團圍著貓轉,展開撲貓大戰。
13.海內外碩學鴻儒如季羨林、饒宗頤、錢仲聯、柳存仁、余英時、杜維明等人,均高度評價此刊。
14.錢文忠向季羨林跪拜,干卿底事紅網。
15.丁仕美今年52歲,自幼隨族中賢人習書,承季羨林、汪曾祺、劉藝、葉朗等多位著名大家之謦。
16.陳、朱二師的這兩門課,讓季羨林終生受用不盡。
17.淡出也沒什么不好,電影里淡出的鏡頭是詩情畫意的表示,總比一味陰冷的長鏡頭要好,譬如季羨林,仿佛一出漫無結束的長篇悲情電視劇,乏味得到后來連廣告也沒人愿意來插播了。馬雁?
18.才到故鄉的時候,樹叢里還殘留著一點浮翠,離開的時候,就只有淡遠的長天下一片凄涼的黃霧了。季羨林?
19.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季羨林?
20.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季羨林?
21.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真話。季羨林?
22.季羨林季老說過: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顧漫?
23.2006年9月26日,在中國譯協慶祝國際翻譯日?資深翻譯家表彰大會上,季羨林被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季羨林先生的品格。
24.季羨林手捧作文本,“如撥云霧見青天”,忽然頓悟了什么是“節奏”。
25.季羨林手捧作文簿,驚喜異常,“如撥云霧見青天”,“知己之感,油然而生”。
26.第三派可以陶淵明為代表。他的意見具見他的詩。季羨林?
27.季羨林不是完人,他也免不了與世俯仰,在那個特定的時代,他曾經發自內心地頂禮膜拜,也曾滿含熱淚地敬獻頌詩。
28.國學大師饒宗頤以曠世之才,文通六國、學富五車,堪為一代鴻儒,與季羨林先生并稱“北季南饒”。
29.季羨林和金克木住一個樓道。
30.記得魯迅先生說過:“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這同中國古代一句有名的話,完全是一致的:“食色性也。”食是為了解決生存和溫飽的問題,色是為了解決發展問題,也就是所謂傳宗接代。季羨林?
31.季羨林先生親筆題詞的兩塊牌匾“天道酬勤”和“至德要道”。
32.國學大師季羨林親筆題詞“天道酬勤”、“至德要道”,以表彰他們在高考中取得的好成績,并寄語希望他們今后努力學習最精要的道理。
33.“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占‘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為此,我在這里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學大師”的桂冠摘下來。季羨林?
34.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也。季羨林?
35.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內心和諧。當下很多人的“和諧”觀還僅僅局限在前兩個層面,罕見有人關注到“和諧”的真正基礎——“人內心和諧”。而正是這個“人內心和諧”,又使得恩師回到了思考這個問題的起點。季羨林?
36.在兵荒馬亂、朝不慮夕的年月里,一群弟子,周一良、王永興、汪篯,還有季羨林,扶先生到“來今雨軒”藤蘿深處散心賞花。
37.在國人的心中,季羨林一直是“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和“國寶”。
38.法國人是一個愉快喜歡交際的民族。有人說,他們把心托在自己手上,隨時隨地交給對方。同他們打交道不像德國人和英國人那樣難。一見面,說不上三句話,似乎就成了老朋友,船上年輕的男女法國兵都是這樣。季羨林?
39.在季羨林的學生、忘年交、新華社攝影記者唐師曾的眼中,先生30余年始終如一。
40.季羨林,1956,《吐火羅語的發現與考釋及其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語言研究》(科學出版社)第1期。
41.1985年,李肇星當上外交部發言人,他向季羨林先生請教發言人該怎么說話。季先生說:說話要注意兩點,第一假話不說,第二真話不全說。季羨林?
42.時光流逝,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季羨林?
43.“焚膏繼晷,兀兀窮年”,季羨林為學術耗盡了最后一絲精力,也經歷了師友親朋不在的孤寂和丟畫事件的紛擾。
44.我認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季羨林?
45.梵學研究領域頗有生氣,人才濟濟且后繼有人,是季羨林留給北大的有形“遺產”之一。
46.唐師曾表示,涉足此事是季羨林先生讓人找他,“沒事不會找我”。
47.《留德十年》出版后,季羨林想起宿諾,本想到胡喬木墳前焚祭一冊。
48.時間是亳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鏡子里照見自己的真相!季羨林?
49.平生愛國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燒成灰,我也是愛國的。季羨林?
50.梵文資料室內有基爾霍恩留下的珍貴材料,以及世界各地的著名梵學家寄給奧爾登堡的專著與論文,這對季羨林來說,是一個莫大的寶庫。
51.據成賢國學館介紹,得知高考狀元要在國子監舉行傳統成*禮后,季羨林老先生給兩位狀元題詞“天道酬勤”和“至德要道”,勉勵他們要繼續努力。
52.然而,像季羨林和章太炎這樣名山事業迥然相異的學者,竟同被捧為“國學大師”,則既可見“國學”概念之混亂之滑稽,亦可見人們對此并無深究之意。
53.我認為,我是認識自己的,換句話說,是有點自知之明的。我經常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剖析自己。然而結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點過了頭,我的自知之明過了頭,有時候真感到自己一無是處。季羨林?
54.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愿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季羨林?
55.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季羨林?
56.山林本身不懂什么饑餓,更用不著什么安全感。當全城人民饑腸轆轆,在英國飛機下心里忐忑不安的時候,山林卻依舊郁郁蔥蔥,"依舊煙籠十里堤"。我真愛這樣的山林,這里真成了我的世外桃源了。季羨林?
57.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季羨林?
58.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季羨林?
59.季羨林先生關門弟子,央視‘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中國最年輕的印度學、佛學、梵學專家。
60.錢文忠是央視“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之一,中國最年輕的印度學、佛學、梵學專家,季羨林先生的關門弟子。
61.兩個月后,季羨林選擇了梵文作為自己的學業主攻方向,輔修英國語文學、斯拉夫語文學和吐火羅文,在當時的語言學界,能夠通曉梵文的學者更是廖若星辰。
62.一個人要想精通本國語和外國語,必須付出極大的勞動;窮一生之精力,也未必真通。可是要想達到一般交際的目的,又似乎非常簡單。洋涇浜姑無論矣。有時只會一兩個外國詞兒,也能行動自如。季羨林?
63.英國人常以英文自傲,他們認為,口叼雪茄煙而能運用自如的語言,大千世界中只有英文。因此,在西方國家中,最不肯學外國語言的人,就是英國人。季羨林?
64.文藝評論家宋文京也贊同這點,季羨林從不悔其少作,在《清華日記》中,他流露出想談更多女朋友的想法,他稱自己是一個感情多于需要的人。
65.2006年2月24日,與季羨林、金克木兩人并稱“未名湖畔三雅士”的張中行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
66.在季羨林看來,反對白話文、主編《學衡》的吳宓教授是西洋文學系最有學問的,且“古貌古心,待人誠懇”。
67.季羨林一生共出版了11本學術著作,發表200多篇論文,作品涉及10多個學術領域,其中包括中國文化研究、比較文學和梵文等。
68.頻繁的社會活動、會議、拜訪經常使得季羨林沒有整塊的時間,因此他就挖空心思利用時間的“邊角廢料”。
69.結果,錢文忠不知怎么著,自覺“與孔子一脈相傳”,找到了千古獨步的感覺,要和他的老師季羨林齊肩,出版起《錢文忠語錄》來。
70.我從不把自己估計過高,我甘愿當一個平凡的人,而一個平凡的人,如果美歐金光閃閃的博士頭銜,則在搶奪飯碗的搏斗中必然是個失敗者。季羨林?
71.生活上要知足,學習上要不知足,工作上要知不足。只要積極進取,努力工作,人民不會虧待,社會不會忘記。季羨林?
※ "季羨林"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