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地形險要,西依秦嶺,東望嵩岳,北有邙山屏障,南對龍門伊闕。
2.大業三年,隋煬帝自江都回返,從伊闕陳擺帝王法架,在千乘萬騎的龐大儀仗隊護衛下入東京,羽儀填于溢路,綿亙二十余里。
3.大破韓魏于伊闕,冬戰河內狂飆拔城,千里奔襲華陽,南下略取巴蜀,龍門挫魏武,黃河沉趙卒,水灌鄢都浮尸盈城,長平之役血流漂鹵。
4.煬帝營建的洛陽城,南對伊闕,北倚邙山,東逾瀍河、洛水縱貫其間,分外郭城、宮城、皇堀、東城、含嘉倉城、園壁城和耀儀堀,規模宏大,布局有序。
5.宇文熙戴著磨砂的小腕銬,蹲在伊闕的山頂,高婉蒙著橙色的面紗,坐在橙色的紗車里面。
6.東漢靈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于秦虎牢城西南置旋門關,與函谷、廣城、伊闕、大谷、?轅、小平津、孟津共稱漢八關。
7.整條道路從城南定鼎門向北,直通洛河上的天津橋,加上天樞、應天門、明堂,組成了整個隋唐洛陽城的城市中軸線,往北是邙山,往南正對伊闕,氣勢恢宏。
8.按驗,得其魁,乃中岳寺僧圓凈,故嘗為史思明將,勇悍過人,為師道謀,多買田于伊闕、陸渾之間,以舍山棚而衣食之。
※ "伊闕"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