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嗟,四岳,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都回答鯀可以擔此大任。
2.“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
3.“當帝堯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
4.晚了點,王清純已先期離了書院,回到老家綦江縣永里嘯傲林泉,放懷山水,安度余年去了。
5.如果不及時采取行動任其發展,恐成“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局面。
6.古籍《尚書·堯典》記,“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7.川貝母10克,龍齒、海浮石、夏枯草、昆布各15克,懷山藥、茯苓各20克,丹參、玄參、天葵子、葎草各10克,八月札9克,大棗5枚。
8.駱懷山是本土派,繼承了前任*記的衣缽,根深葉茂,是淮州官場的絕對權威。
9.說完,杜懷山向一旁的一名官員一伸手,那名官員趕緊把手中的文牘遞給他。
※ "懷山"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