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故其書散佚而其學不傳。
2.朝廷以制藝取士,亦謂其能代圣賢立言,必能明圣賢之理,行圣賢之行,可以居官蒞民,整躬率物也。
3.而且還仿照中國科舉制度,以儒家經典取士,從鄉塾到太學,都學習和使用漢文。
4.八股取士天子路,將軍昌院報國門。
5.當年八股取士,也能挑選出于謙、張居正這樣的曠世奇才,如今的應試教育更是培養出無數的英杰進入社會各個階層。
6.宋朝初期雖然還處在南征北伐的半戰爭狀態,但趙匡胤對開科取士卻沒有絲毫懈怠,建國當年(960)便舉行了第一次科舉考試,錄取了十九人。
7.戰俘處置后,我看我朝應該開科取士,多選賢才,才能國運興盛。
8.當時,他積極倡導儒學,首次嘗試開科取士,創辦東閣學士府第,并建議漢武帝設五經博士,置弟子員,以大量培養人才。
9.取士之方,必求其實;用人之術,當盡其材。歐陽修?
10.制舉是科舉的一種取士科目,由皇帝特別下詔舉行考試。
11.唐天子開科取士小說:白話殘唐五代史演義。
12.鑒于幕府眼下人才匱乏,屬下懇請都督因陋就簡,立即下令開科取士。
13.繼上品極精彩的辯難之后,八股作為明代取士重中之重,自然也會在本文前期占上極大比重。
14.梳理中國古代歷朝的用人取士制度及其變化,具有總結經驗、以古觀今的作用。
15.科考取士由吏部組織專班進行,條件要求朝廷早有標準,他們量才錄用,按標準取士。
※ "取士"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