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史追溯須遵循“整體性繼承”原則,校史研究必須實事求是,校史編纂應該學術與人文兼具。
2.范文瀾在長期的通史研究工作中,總結出通史編撰的“直通”、“旁通”、“會通”原則,對今天的通史編撰仍然具有極其寶貴的指導作用。
3.86歲的趙學勤老人,是土生土長的長辛店人,在為二七廠效力的45年里,他曾負責廠史編纂工作。
4.就歷史編撰而論,二人重視史書各種體裁和體例的功能并對史書的內部結構包括編次、斷限、敘事、采撰等提出有效運用的原則。
5.但是,當時的年代史編者記載說,人人都喜歡這項活動和隨后舉行的盛大宴會。
6.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光朝年五十中進士,歷任袁州司戶參軍、左承奉郎、秘書省正字兼國史編修、著作佐郎、國子司業兼太子侍讀。
7.承安進士,歷任州錄事、縣令、國史編修官、翰林直學士.
8.檔案的整理和利用是清史編纂工程的基礎。
9.以往學術界對它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其史學思想、史學觀點以及校勘學、目錄學、歷史編纂學等方面,而忽略了歷史考據的本身。
10.弄清遼陽城歷史的建制沿革,對于我們揭示東北地區的歷史編年和分期有著特殊的意義。
11.弄清遼陽城歷史的建制沿革,對于我們揭示東北地區的歷史編年和分期有著特殊的意義。
12.方志修纂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官修形式,統一的編纂體例,在編修中重視援引國史編纂的方法和要求。
※ "史編"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