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不著墨的電版或模在印有印紋的紙品上壓成凸紋效果的方法。
2.實際上,考古隊員采集到了大量帶有水波紋、圓形紋、交叉紋、鈄紋、繩紋、席紋等印紋的陶片。
3.在這個范圍內發現了數量眾多的刻劃紋和幾何印紋陶片。
4.李修松說,墓葬中發現的隨葬品就證明了這一點,比如古墓發現的印紋陶就是吳國文化的典型特征,同時其中的編鐘、石磬就是楚國文化的特征。
5.擦版氣筆手提的小型噴砂器,用壓縮空氣和浮石粉去除平版上多余的印紋。
6.她的這身衣服不是我們所想象的拉斯維加斯風格。這身有著凸花印紋帶中國風格的衣服,讓她看起來出奇得內斂。
7.上膠:在柯式印版上涂上一層阿拉伯膠或類似的膠體以防止氧化或沾染油脂。它并增強非印紋部份的親水性。
8.西周早期印紋陶禮器窯址首次在浙江長興被發現。
9.青銅器時代的陶器,除了保留早期繩紋和幾何印紋的傳統外,還有一種經過較高火候燒制而接近結晶的硬陶。
10.根據墓葬形制和已發現的夾砂陶釜、印紋陶片等器物,專家判斷上述墓葬年代為先秦時期,對廣州先秦歷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11.根據墓葬形制和已發現的夾砂陶釜、印紋陶片等器物,專家判斷上述墓葬年代為先秦時期。
12.專家團認為,根據墓葬形制及已發現的夾砂陶釜、印紋陶片等器物,可以判斷上述墓葬年代為先秦時期,對廣州先秦歷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13.用一個膠的移印頭壓向蝕刻的銅或鋼版,取得印紋.
14.出土一大批相對完整的青銅器、原始瓷器和印紋陶器組合,年代約在西周至春秋階段,填補了福建地區此階段考古學研究的許多缺環。
15.考古人員經過地表踏查,發現了大量夾砂陶器、印紋陶器殘片、石錛等先秦時期文化遺物,最早的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
16.親油性:能接受油特性,例如版上的印紋部份.
17.婺城區文物辦主任劉金發告訴記者,這里先前曾發現商周時期印紋陶片,根本沒料到會發現新石器時代的夾碳黑陶片。
18.以含鉻的天然水溶蛋白質使金屬版具感光性,印紋的部份在顯影之前先以油墨覆蓋,然后以水來顯影出印紋。
19.方法將檢材浸泡在配制好的油紅O的顯現試劑中,油紅可將指紋中遺留的油脂染色從而顯現出手印紋線。
20.根據對石灣河宕貝丘遺址的考證,5000年前,佛山人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印紋陶文化”,開創制陶歷史。
※ "印紋"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