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的面積是有限的,黃金地段的面積那就更加是有限的,如果前人占據(jù)的話,那么后來者根本就沒辦法搶到手,只能是另辟蹊徑。
2.原來如此,以如此方式聚集功德當真是另辟蹊徑,怪不得鴻鈞道祖亦稱西方教為旁門。
3.別人使用相生藥物活血化瘀,他卻另辟蹊徑,突破“十八反”的傳統(tǒng)配伍理念,反用大劑量的千年健、穿山甲等相克藥物破血清瘀、透骨拔毒。
4.殆為一己之私,急于速成,多另辟蹊徑(如采補之術),躐等而進;往往不擇手段,無端造孽,則有傷天和。
5.在這種學術氛圍下,章學誠沒有追隨時尚,而是另辟蹊徑,在史學、文學、哲學、教育學方面都有所建樹,這源于他學術匯通、經(jīng)世致用的治學宗旨。
6.《日本的夜與霧》雖然是向阿倫·雷乃1955年的《夜與霧》致敬,卻另辟蹊徑,渾然自成,混沌的荷爾蒙氣息中,電影內(nèi)外的殺傷力不可估量。
7.科班出身、多年研究的扎實功底,思慮周詳、另辟蹊徑的寫作策略,為他贏得了眾多讀者,也為面向大眾的歷史寫作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8.但因布局設計巧妙得宜,湖山、池水、樹木、建筑,得以融為一體;而于假山一座、池水一灣,更是獨出心裁,另辟蹊徑,兩者配合,佳景層出不窮。
9.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于另辟蹊徑,如果只會踩著前人的足跡前進,是無法找到世外桃源的。
10.專班民警毫不氣餒,另辟蹊徑,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終于從海量信息中捕捉到重要線索,鎖定犯罪嫌疑人為湖南雙峰縣人朱某。
11.然而沈曾植卻另辟蹊徑,創(chuàng)出一種碑帖結(jié)合的書法風格。
12.在工業(yè)設計、動漫等專業(yè)成為藝考大熱門的同時,一些理性的家長選擇了為孩子另辟蹊徑。
13.蕭規(guī)曹隨固然省事,另辟蹊徑卻另有一番樂趣。
14.然而,廣州有一些酒樓另辟蹊徑,公然售賣國家野生保護動物禾花雀,以此來吸引食客。
15.騎過一段平展展的戈壁灘,前面是一段惱人的搓板路,顛得我?guī)缀醯梦赶麓?不得不在公路邊另辟蹊徑,情況會好點。
16.面對來自航空公司的競爭,各海運公司已明智地另辟蹊徑,想方設法以舒適、休閑來吸引旅客。
17.雖然除夕之夜的問候會堵車,但我的心情依然樂呵呵,交通規(guī)則不違反,另辟蹊徑來應對,呵呵,讓快樂的祝福提前出發(fā)吧,祝你春節(jié)快樂!
18.非常抱歉,因為對都市體裁掌控不夠,本書暫時停更,筆陌另辟蹊徑,開了本玄幻《星馭》,再次致歉。
19.是繼續(xù)“老牛拖車”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還是“另辟蹊徑”創(chuàng)新辦學走“特色路”?結(jié)論不言而喻。
20.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在負債累累的困窘之中,劉福成另辟蹊徑直接求助于富豪,也是“窮極思變”吧。
21.做人之道:低調(diào)做人,高調(diào)做事。低調(diào)做人,困難之時避其鋒芒另辟蹊徑,可讓一切峰回路轉(zhuǎn);高調(diào)做事,精益求精執(zhí)著追求,即使細微也盡全力高水準完美完成。
22.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辟蹊徑,一反常調(diào),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
23.而日前,曾經(jīng)是中糧廣場最緊密合作伙伴的達芬奇家居已經(jīng)打出酬賓的招牌,準備清場搬出中糧廣場另辟蹊徑。
24.真山是任情任性恣意漫長,遇水則讓,或穿巖或懸瀑或辟石,大塊自然,人力如何仿得來?所以只能夾縫里求生存,另辟蹊徑,或漏石,或虬結(jié),或為一幕屏或為一堆壘。王安憶?
25.美軍占領當局傾力推廣面食,但日本職人不作興漢堡那一套,另辟蹊徑,結(jié)合美援面粉與中華面,鉆研制法,精揉細搓,改造變身,現(xiàn)代拉面于焉問世。
26.如果步行者不認可,湖人隊只有另辟蹊徑或者坐以待斃。但是,請不要忘記:科比仍然可能會加盟公牛隊。
27.果蔬類經(jīng)濟作物,而尼勒克縣烏贊鄉(xiāng)的“三劍客”陳永明、劉松山和郭新元卻另辟蹊徑,通過自己的努力實踐,種植草藥一枝蒿,并形成規(guī)模,成為了致富領頭雁。
28.他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另辟蹊徑,創(chuàng)造出一套新的教學方法。
29.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個胸懷寬廣的人,才能看見這世上最美的風景,與其為小事與人糾纏不清,不如另辟蹊徑。
30.一旦陷入困境,聰明的人不是一味地鉆牛角尖,而是適時地另辟蹊徑以謀求出路。
31.在待人處世中要低調(diào),當自己處于不利地位,或者危險之時,不妨先退讓一步,這樣做,不但能避其鋒芒,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另辟蹊徑,重新占據(jù)主動。
32.邢無血臉色開始凝重起來,他萬萬想不到夢天涯居然能融合魔尸和血陣,這種手段在以往根本見所未見,夢天涯完全是另辟蹊徑自己獨創(chuàng)。
33.認定“惟上智下愚不移”,恐怕是偏見;但要想在家教方面另辟蹊徑,有所創(chuàng)新,無疑需要基本的門檻。
34.而本文試圖另辟蹊徑,從微觀的角度出發(fā)認為:與生產(chǎn)經(jīng)營者一一對應,并水**融的消費者對產(chǎn)品市場的廣泛而深刻的社會監(jiān)督,才是解決假冒偽劣現(xiàn)象嚴重的現(xiàn)狀的最為有效且最為持久的途徑。
※ "另辟蹊徑"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