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是在蕭月生眼中,她仍如小孩舞劍,毫無威脅可言,信手揮劍,直刺入兩團銀花相隔的中間,毫厘不爽。
2.時偉明翻出這一戶以前的記錄,仔細核對,讓他驚喜的是居然一字不差,毫厘不爽。
3.與淵明所謂桃花源者,毫厘不爽。
4.少年說話間來到近前,纖手一伸,一張身份證出現在鐵凝兩眼余光剛好瞥見的位置,毫厘不爽。
5.有記者報道施耐德蒸汽錘既有雷霆萬鈞的力量,又有毫厘不爽的精確,能夠打碎堅果的果殼而不損壞果仁,打破蛋殼而不傷害孵成的小雞。
6.我在一旁聽了心里直想樂,這真是天道循環毫厘不爽!這枚石髓本來就是風君子順手牽羊從柳家偷出來的,不論是給柳老師還是柳依依,都算物歸原主。
7.如能隨彼之意,而虛實應付,毫厘不爽,是真可謂之懂勁矣。
8.翰香隨便指出部位,周陽都能夠毫厘不爽的刺到,速度、力道也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9.其實也不能算慢,只能說韓旭那老家伙算計太準太精,精確到了毫厘不爽地變態程度,因為那拖著一道血光的“封”。
10.零散的思緒好似戈壁灘的沙塵,紛飛不止,一會兒模糊睡去,不覺又幡然醒來,夜光幽微不安,天際逐漸泛出乳白色,時光毫厘不爽地降旨人間。
11.古墓地宮,不論是隱埋高山大嶺,還是潛藏水中地下,只要張三爺出馬,紫金羅盤一到,上觀天象三垣,下踩地理七星,劍指到處,便是墳冢所在,毫厘不爽。
12.在這些人中,還有特選的七百精兵,能左右開弓,個個能用機弦拋石,毫厘不爽。
13.跟在腦海里出現的圖形毫厘不爽,甚至他覺得,在腦海里看到的圖形更加鮮活。
14.這幅畫與原作比較,毫厘不爽,幾可亂真。
15.這幅畫與原作比較,毫厘不爽,幾乎可以亂真。
16.小蘭工作很細心,她所掌握的賬目做得毫厘不爽。
17.至于上層的武學,一來兩人沒有師徒的名分,二來怕讓人知曉他的身份,是以換著法子教他,或顛倒出招次序,或變更擊打部位,但是吐納運氣,內功修養卻是毫厘不爽。
18.當然,這些東西絕非刻意去問,去打聽,去收集,日子久了,靠耳濡目染,就會毫厘不爽地了然于心。
19.這塊表的準確性可以說是毫厘不爽。
20.乾隆待見他兩首詩都已經爛熟于心,毫厘不爽,這才說道:“那一卷是陰卷,這一卷是陽卷。
※ "毫厘不爽"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