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援迅速派人分兵把守,其余主力直搗洛陽。
2.就因為這篇文字,平地起風波,使馬援一家遭遇一樁冤案。
3.漢光武帝劉秀命馬援為伏波將軍,率大小樓船兩千余艘,戰(zhàn)士兩萬余人,斬征側(cè)、征貳,追捕余黨都羊等,史稱馬援“后伏波”。
4.*彎在當?shù)赜修r(nóng)技團和醫(yī)療團,曾經(jīng)援建現(xiàn)代化的醫(yī)院,目前又在為馬援建國會大廈。
5.聚馬援殿前之米,推張華局上之枰,帷幄運籌,自謂謀無遺策。
6.四賢祠位于南渠北岸,祠內(nèi)祀奉歷代修鑿靈渠有過重大貢獻的秦監(jiān)史祿、漢伏波將軍馬援、唐桂管觀察使李渤、唐桂州防御使魚孟威四公而得名。
7.一千多年前,河內(nèi)本屬于唐代的嶺南道,當時稱為交州,也就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征服的交趾。賴瑞和?
8.馬援修城郭,開水田,恢復生產(chǎn);對于居住塞外從事游牧的羌人,遣歸附的羌豪楊封等前往勸諭,皆來和親。
9.二人攀藤附葛而到,張鋒疾入石屋之中,見塑一將軍端坐,旁有石碑,乃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廟,出迎孔明曰:“丞相,此乃伏波將軍馬援之廟,然無人問津也。
10.如東漢馬援所言“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11.伏波神以兩漢時期的伏波將軍路博德與馬援為原型,兩人均因?qū)X南地區(qū)有功而受到當?shù)厝嗣竦某珈搿?/p>
12.漢建武八年,光武帝討伐隗囂,大將馬援“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使光武帝有“虜在吾目中”之感。
13.孔明攀藤附葛而到,見一石屋之中,塑一將軍端坐,傍有石碑,乃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廟,因平蠻到此,土人立廟祀之。
14.馬援急忙詢問成家軍不再增援的原因,守關(guān)降將說道,是因為大漢皇帝劉傲的十萬大軍仿佛從天而降,忽然從涪縣出現(xiàn),割斷了綿竹以北成家軍的聯(lián)系。
15.囂有部將馬援,表字文淵,系扶風郡茂陵縣人,曾祖父馬通,嘗仕漢為重合侯,因坐兄馬何羅叛案,伏法受誅。
16.而民間傳說伏波山則是因為漢代伏波將軍馬援曾于此山射箭退敵,削石試劍而得名。
※ "馬援"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