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國銀行團,由英匯豐、美花旗、德德華、法東方匯理四銀行組成。
2.當四國銀行團借款合同傳來,清政府賣國賣鐵路的面目和帝國主義借款奪路的陰謀暴露時,四川紳商的幻想最終破滅。
3.但是,隨著四國銀行團的成立,清政府對借款失去了自主權,并成為一個旁觀者。
4.1911年,四川人民為反對清政府將民辦的川漢鐵路修筑權出賣給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抵押以借款,組織保路同志會開展斗爭。
5.席間賓主言談甚歡,但孫文提出借款要求時,西蒙卻以四國銀行團已達成一致協議嚴格遵守中立等理由婉拒。
6.5月22日,盛宣懷與英德美法四國銀行團簽訂了借款600萬英鎊修路的合同。
7.6月,川漢鐵路公司股東代表千余人在成都召開大會,反對清政府與英、美、法、德四國銀行團簽訂修路借款合同,顏被選為特別股東會會長。
8.當年5月,清政府為了將已經由商辦、民辦的粵漢、川漢鐵路筑路權出賣給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強行下達了“干路均歸國有”的“上諭”。
9.更為離奇的是,新內閣成立第二天又出臺一項新政策,宣布將各省民營鐵路干線收歸國有,各省民營資本的股權由朝廷使用向四國銀行團貸來款項統一贖回。
10.1911年皇族內閣成立,盛宣懷任郵傳部大臣,以“鐵路國有”名義,將已歸商辦的川漢、粵漢干線路權作抵押,與四國銀行團簽訂借款合同,激起鐵路風潮。
11.11天后,盛宣懷與四國銀行團簽訂條約,規定清廷借款1000萬英鎊,年息5厘,以四省厘金520萬兩為抵押,修建粵漢鐵路,規定“鐵路3年完成,貸款40年還清”。
12.說熊希齡賣國,是說他任財政總長時,仍然實行清政府與以壟斷對華借款為目的四國銀行團簽訂的喪權辱國的財政政策。
※ "四國銀行團"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