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怪乎,在太宗朝出現(xiàn)了許多敢于直言不諱、面折廷爭、犯顏極諫的大臣,魏征是人們最為熟悉的典型。
2.漢恒帝時期便擔任過太尉,后來因為因犯顏直諫曾多次左遷,這一點令劉宏很是欣賞,但是這些都不是劉宏看重他的原因。
3.他手下的諫議大夫魏征就是一個敢于犯顏直諫的耿介之士。
4.犯顏直諫雖自古有之,不失為臣之道,但為國為家不可不看實情,照搬照套。
5.海公更甚,竟敢于批逆鱗,犯顏直諫,向嘉靖遞上了著名的奏疏。
6.團結(jié)需要的是敢于犯顏直諫的魏征,而不是指鹿為馬的趙高。
7.今日公瑾怒責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顏苦諫。
8.臣誠不佞,有正國致君之術(shù),無位而不得行;有犯顏敢諫之心,無路而不得達。
9.魏征在唐太宗前敢犯顏直諫,面折廷爭,遂有貞觀之治。
10.由于魏徵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chǎn)生敬畏之心。
11.這張玄素是個出了名的直諫之臣,凡事只要稍不合時理便犯顏直諫,這太子本就是個聽不得逆耳忠言的主子,整天聽那張玄素絮絮叨叨的,早便不耐煩。
12.當裴矩在太宗李世民手下干活時,又仿佛像是突然間服了牦牛壯骨粉,頭頸一下子硬了起來,好幾次犯顏直諫,典型的諍臣模樣。
13.他剛正廉明,執(zhí)法不阿,以身護法,甚至敢于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唐嗣。
14.碰到朝政窳敗,貪贓枉法之人,要有拍案而起犯顏直諫的勇氣,這不僅是責任,也是道義,否則,就會令天下人恥笑。
15.子路詢問如何服侍君主。孔子說,“不要欺騙他,但要犯顏諫諍。”。
16.他敢于在領(lǐng)導面前犯顏極諫,結(jié)果處處碰壁。
17.不少大臣冒死上書,“犯顏極諫”,曹“無所摧戮”,總是輕輕擱置,不怪罪他們,但“任心而行”,該咋辦還咋辦,典型的“虛心接受,堅決不改”。
18.在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中他立下了汗馬功勞,他還多次犯顏進諫,避免了多次宮廷糾紛,顯示了一定的智謀韜略。
19.則犯顏逆耳,阿意順旨,不可同日而言也。
20.懦夫無勇,賊人膽虛,頂天立地大丈夫才說得上勇氣和膽量,怎不高貴又重要?古人評價包拯“舉刺不避乎權(quán)勢,犯顏不畏乎逆鱗”。
21.他常常犯顏進諫,神色不移,其事跡史多記載,文章多多,故不詳述。
22.針對奸佞小人的胡作非為,楊震多次犯顏直諫,終于招致陷害,被貶出國都洛陽的楊震,深恨不能清君之側(cè),覺得無顏茍活于世,就在回靈寶老家的途中飲毒酒自盡。
※ "犯顏"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