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官民因循守舊,習于茍且時日很長,士大夫多不恤國事,贊同俗流陋見取媚于眾。
2.75歲的民俗學家齊守成說,春節期間,各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慶祝,雖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雖然細節不同,但活動基本相同。
3.本報訊(記者武鵬)“‘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取地名一定要有地方特色,反映鄉土文化及良好的道德風范和理想追求。
4.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當地人尊呼與自己父母同輩的男女均為“阿伯”。
5.華夏族來自兩河流域,與蘇美爾人同俗同源,至中華本土后,經涿鹿之戰,成為征服民族,至秦始皇時,又與土著民族融而合一.
6.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用來形容郴州一點不為過,尚在途中,一伙人已經聊開,魚粉血鴨黃糍粑,美食總是最容易被人惦記。
7.讀書能自刻苦、自憤激、自豎立,不茍同俗。
8.但這這鴻光卻非同俗流,乃三陽宗一位前輩精心淬煉的至陽之氣,若遇鬼物便自發神童,將之消磨煉去。
※ "同俗"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