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縣委*記能“帶壞一座城”,那么其力量與地位就與“一言喪邦”相似。
2.這種差別,在我們的歷史上是有著深刻教訓的,由于權重相差太大,才有了“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認識。
3.真是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我本來對音樂沒有十分的興趣,從那時起更是退避三舍。
4.過去儒家認為知識分子責任重大,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其實在公共媒體出現之前,在缺乏現代傳播技術手段之前,只是自我膨脹式的意淫而已。
5.我跟你們講,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6.古哲有云,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就是這個意思。
7.我早已過了一言興邦和一言喪邦的某種自戀或自信。
8.傳說中,大人物可以“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普通凡人的話雖沒那么大的能量,卻完全可能改變一個人或一個家的命運。
9.“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事絕不會有,因而雜文家不能自視過高,認為自己代表正義,代理真理,否則就是妄自尊大,自討沒趣。
10.正是“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就因為民進黨一紙不實文宣,令農民們損失嚴重。
11.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信息時代的到來,媒體有時可以起到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作用。
12.“一言興邦”與“一言喪邦”,連起來就是這個意思。
13.時評家不可能一言興邦,也斷不至于一言喪邦。
14.古人云,“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意思是說,關鍵時刻一句話可以關系到國家的興或亡。
15.因為他一個人的話語,雖然不至于到“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程度,但會影響到千千萬萬人是確鑿無疑的。
16.白巖松雖然不至于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但影響力極大是毋庸置疑的。
17.權力最后集中于一個人,往往出現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局面。
18.北京人藝院長這個位置不是封疆大吏,不能“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但分管這一攤事業畢竟也算躋身宦海,而宦海無情。
19.這里,媒體能發揮類似“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作用。
※ "一言喪邦"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