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的原料是俗稱“鬼子姜”的菊芋和鱈魚皮。
2.北京的一個記者,母親曾是北京醫(yī)用壓縮機廠的工人,年幼的她常常在廠子里燒酒精爐,還在地里挖鬼子姜,帶回家制成咸菜。
3.菊芋,俗稱洋姜、日本姜、鬼子姜、姜不辣,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食用。
4.圣泉山還推出采挖腌菜上品鬼子姜,游人采挖一斤景區(qū)獎勵一元錢。
5.“鬼子姜”,膠東人都這么稱呼,而陜西省一帶叫它“洋姜”,于是,顧名思義是外國的產物。
6.如果遇到了不懂的食客,也許就當作鬼子姜塊囫圇吃下去了。
7.等家家窗戶外面掛著長串的蘿卜干、豇豆條,壇子里腌上雪里蕻、醬蘿卜、鬼子姜……菜店才能喘口氣。
8.我用它腌過雪里蕻、水疙瘩、鬼子姜、青蘿卜、香菜等,一般十多天就可以撈出吃了。
9.菊芋,又名鬼子姜,埋植于土層深處;深海魚皮,來自大海的饋贈。
10.“奶奶,這個鬼子姜被土埋了,還能長出來嗎?”孩子們最歡快,小水桶、小鏟子等沙灘玩具,這會兒都派上了用場,成了真正的勞動工具。
※ "鬼子姜"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