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次學生不問政府,直接向公使團表示,是中國民族對外自決的第一聲。
2.1904年2月,公使團方面表示,如果再不結案,就要將在押嫌犯釋放。
3.美國公使卻推說占領城樓為各國之意,須公使團開會討論才能決定。
4.所以,袁世凱并沒有講清楚“我是誰”這個問題,而他的公使團的同行們,干脆直接視他為“具有外交職能的中國總領事”。
5.公使團一行花費了8萬英鎊,中國也喪失了最后一次主動開放的機會。
6.八國“公使團”對慈禧的“派兵保護”等一系列善意舉動并不買賬。
7.當日下午,上海各外商銀行開會,并經北京公使團同意,答應協助上海分行,共允透支200萬元。
8.1913年4月,剛過而立年的法國醫生貝熙業隨法國公使團抵達北京。
9.婚禮第三天,前來祝賀的宗室親貴、王公大臣、遺老遺少和各國駐京公使團,就來了一千多人。
10.抵京第二日,森有禮與鄭永寧拜訪了駐京公使團的首席外交官、英國公使威妥瑪,希望威妥瑪能夠就日朝交涉問題,同中國政府進行一下斡旋。
11.康氏說,卡爾畫像完成后,1904年4月9日,慈禧邀請外國公使團的公使夫人和參贊夫人一起前往觀看。
※ "公使團"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