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十古稀,彈指即過,過則已無,何敢懈惰。
2.孔夫子的教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聞過則喜”是明智的并值得我們遵循。
3.袁紹只覺得自己都快被所氣爆了,這幫諸候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聞功則喜,聞過則責,出謀劃策未見有人,落井下石更是大有人在。
4.要做到總攬而不獨攬、領唱而不獨唱、果斷而不武斷,有從善如流的氣度和聞過則喜的胸襟,善于聽取意見尤其是反面意見,做到不以人廢言、不以言廢人。
5.這回應,帶著“聞過則改”的覺悟,帶著“亡羊補牢”的心情,讓我們在這個寒冬里,感受到了暖意。
6.孔子既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又認為“過則勿憚改”。
7.就比如曹操吧,一開始標榜聞過則喜,等人家一說,就把人家給宰了,事后還裝傻充愣。
8.古代子路聞過則喜,意思是聽到別人講我們的過失我都很歡喜,絕對不會反而批駁對方,要跟對方辯駁,甚至會怨恨對方,這樣的人叫沒福。
9.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10.二世只能聞喜不能聞憂而憂患驟至;唐太宗聞過則改則盛世太平。
11.按有關典籍的描述,遠古時代是“眾人不與政,聞君過則誹謗”,“堯有欲諫之鼓,舜有誹謗之木”。
12.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13.過錯是暫時的遺憾,而錯過則是永遠的遺憾。只求今生不要錯過,有心有靈犀的人相伴左右,哪怕只作蒲草間的流熒,哪怕只作細枝上勾點的梅花...皆是幸事。財迷豬?
14.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斗,過則從。
15.還要克服“反感監督”的情緒,領導干部不但對上級的批評要聽得進,還要從容面對同事和下級提出的意見或建議,聞過則改。
16.領導干部必須自覺接受監督,帶頭開展監督,不但對上級的批評要聽得進,還要從容面對同事和下級提出的意見或建議,聞過則改。
17.走進運河監獄教學樓“象賢樓”,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孔子畫像,墻上布滿“過則勿憚改,過而不改是為過”等標語。
18.英軍越過則里拉山口,深入亞東仁青崗、春丕等地,擄去住春丕之錫金王,加以囚禁。
19.以期“使學生不致在休息時間作出惡事”,對犯錯誤的學生,他總是滿腔熱情地開導說,“過則勿憚改。
20.對待批評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是聞過則喜,一是聞過則怒。
21.是聞過則喜,勇于自我批評,還是諱疾忌醫,堅持錯誤,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22.領導總愛說聞過則喜,**!連悼詞都揀好話說,死人都愛虛榮愛光鮮。
23.做事,不求滿載而歸,滿招溢,水過則流;做人,不求盡善盡美,滿招損,月盈則虧;不求無功但求無過,不求人人滿意但求無愧于心。小滿時節,愿你收獲滿足,就是幸福!
24.我們的干部、黨員都是為群眾辦事的,因此應當知恥近乎勇,聞過則喜。
25.修養道德,聞過則喜、聞過則改,遠離浮躁、返璞歸真,修好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保持做人做事的道德本色。
26.七月七日是七夕,節日未到先備禮,七喜禮包送給你:轉憂為喜,聞過則喜,迎門見喜,臨門大喜,歡樂驚喜,可賀可喜,皆大歡喜!愿你天天有喜氣!
27.過錯是暫時的遺憾,而錯過則是永遠的遺憾!
28.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29.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對群眾的意見、批評和輿論監督要聞過則喜、聞過則改、立行立改,使得我們的工作更接地氣、更加貼近群眾。
30.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有圣賢之氣象。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
31.六人聞過則喜,扶著他靠近火旁千恩萬謝,一反常態。
32.垃圾死角長期存在固然需要批評,可城管部門能虛心聽取群眾呼聲,重視媒體監督,及時彌補缺漏,其聞過則改的姿態彌足珍貴,更值得贊許。
33.對于群眾的批評意見,領導干部應當抱著聞過則喜的態度。
34.幸福不是被致命的錯誤扼殺的,而是被不斷重復出現的小錯誤一點點分解掉的。過錯是暫時的遺憾,而錯過則是永遠的遺憾。
35.民之觀也察矣,不可遁逃以為不善。故我有善則立譽我,我有過則立毀我。當民之毀譽也,則莫歸問于家矣。故先王畏民。
36.子曰,過則勿憚改,云南高院這次能否吸取教訓、做得更好,我們拭目以待。
37.一般像這種承前啟后的一年,不會有多少銳意進取的,無過則為優。
※ "過則"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