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
2.鮑照文中意象表現出來的悲美源于他知與行、進與退的矛盾。
3.鮑照詩文內外意結合,其內在的“壯”與“悲”表現于豐富多彩的意象,形成奇崛詭異之美。
4.鮑照對意象的構結也獨具特色,適度的反理性、非常規的陌生化手法使意象充滿活力。
5.湯惠休與鮑照的詩風主要表現在“俗”上,詩歌趨向俗化,更接近于大眾。
6.鮑照詩文內外意結合,其內在的“壯”與“悲”表現于豐富多彩的意象(造 句 網),形成奇崛詭異之美。
7.第三章,鮑照雅俗兼具之詩歌風格的啟示,他對當朝后世文人詩歌的深遠影響,以及他的詩史意義。
8.鮑照具有強烈的功名進取之心,而一介文學侍從的特殊身份又使其艷情樂府詩歌蘊含了異常復雜的文化心態。
9.而整個樂府文學的規律性的特征,是鮑照樂府雅俗兼具風格的根源。
10.他奇怪的是李白有曠世無二的才華,超過了鮑照、何遜、陰鏗,也不亞于他最佩服的庾信,卻并不把詩當回事兒。
11.風微起,波微生。弦亦發,酒亦傾。入蓮池,折桂枝。芳袖動,芬葉披。兩相思,兩不知。鮑照?
12.鮑照認為,謝詩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而顏詩如鋪錦列繡,雕繪滿眼。
13.在六朝詩人中,鮑照對杜甫的影響僅次于庚信。
14.鮑照不僅學習了楚辭的語匯,化用了了楚辭的句意。
15.有兩晉思想家鮑敬言、西漢大臣鮑宣、南朝宋文學家鮑照等等。
16.謝靈運和鮑照分屬于南朝社會中士族與素族不同的兩極,對于建安文學的關注自然也體現在不同的方面。
17.鮑照是試驗和創作古絕句的急先鋒,在句式上開了唐人絕句的先河。
18.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鮑照?
19.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換了今天的說法,就是“十五十六時,千里與君同”。
20.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歎複坐愁。鮑照?
21.本文即嘗試從樂府詩傳統及樂府文化的角度入手,去探究鮑照樂府雅俗兼具風格的的產生淵源,深刻內涵及深遠影響。
22.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鮑照?
23.寧作野中之雙鳧,不作云間之別鶴。鮑照?
24.荊州治中宗景、土人姚儉等勒兵入城,殺道憲、預、記室參軍鮑照,劫掠府庫,無復孑遺,執子頊以降。
25.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鮑照?
26.第二章:從對鮑照詩風的繼承與變革入手,主要論述沈約對文學俗化的倡導。
27.文化視野為本文提供了更開闊的研究視角,而我們則需要不斷開拓視野,從多方面對鮑照樂府詩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28.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飚,徒有霜華無霜質。鮑照?
※ "鮑照"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