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義,意欲公之后嗣,翼朕子孫,長為籓翰,傳之永久。
2.剛才結束的一戰,讓九黎人頭領拓拔荒大為惱火,幾次都是勝仗,這次集結大軍打到南宮家族內域就是想逼迫他們割地稱臣,沒有想到竟出了意外輸給了對方。
3.虧你李邦彥和白時中還是堂堂的大宋首輔,連這點小事也想不到,我告訴你們吧,其實這件事再容易不過,只要你們的皇帝肯割地稱臣,我們大金國的皇帝會網開一面的。
4.這是累遭割地賠款,門戶洞開、海權無存后,中華民族從帝國主義堅船利炮的轟響中得出的痛苦結論。
5.中國所謂的外交,就是一個中國,只要這點得到了滿足,再多地割起來都沒心疼過,清王朝割地那是戰敗,刀架在脖子上,沒辦法的事。
6.靈活方便的布線功能;模塊化線槽拼裝方便,地插座與邊蓋板任意互換,不可切割地板;每塊蓋板上沒有出線口,可隨意出線。
7.孫德明楊飛梁忠義還有方元都是一陣驚訝,他們沒有想到張飛揚口氣這么大,不但要洋人失敗,還要割地賠款?這個想法很好很強大,簡直是在讓他們震驚。
8.割地求和啊,韓使可知,割地如割肉,有錐心之痛,喪國之辱,我是與韓結盟共好,又不是去臣服。
9.曾經的皇庭,而今割地求榮,國難之際,看一代帝王崛起的背后,恩怨糾葛,兒女情仇,國仇家恨,滔滔歷史長河,留下一篇輝煌的史記!
10.四面楚歌,八面被圍,被迫割地求和,偶且殘存的圣龍帝國,如今內憂外患,到處一片狼野。
11.數千年來,中國歷朝歷代,幾乎無一不與外患相始終——陷沒半壁、茍安一隅者有之;割地賠款、屈辱求和者有之;靦顏事敵、認賊作父者亦有之。
12.而趙國卻因為割地求和問題引發了一場爭議,趙郝、樓緩認為:趙國應該盡快如約割地,不然將會招致秦國的大規模進攻,趙國將落得被各國瓜分的境地。
13.朝廷開國以來重文輕武,以至于奸臣當道,武備弛廢,兵弱將寡,和遼金交戰是屢戰屢敗,城下之盟割地賠款成了那個時代的家常便飯。
14.欽察汗脫脫蒙哥被砍死,帳下怯薛軍被打散,傳位用的札兒里黑也被遠征軍繳獲,其侄月即伯忙不迭的又是割地又是賠款,斡羅思姑娘們排著隊的往京師送。
15.當初兩大帝國想要瓜分隴海帝國,也是姜飛熊率兵擊退,不但保住了帝國,還讓兩國割地求和。
16.不如這樣答復,‘人心未定,恐割地生變,愿將三城的貢賦納交上國。
17.趙構為徽宗第九個兒子,他本來作為朝廷派遺的議和使者,赴金營去商談割地一事的。
18.我們在派人暗中與宋國主和大臣通聲,誘使宋國與我大金議和,迫宋國割地稱臣,年年納幣,也可以彌補我大金的損失。
19.帝國主義列強多次強迫清朝政府割地賠款.
20.我們忘不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我國,而清政府割地賠款時我國人民蒙受的奇恥大辱。
21.總算沒有另外賠款割地,已經是他折沖尊俎的大功。
22.臺大城鄉所學生會長林墾表示,“臺大不應再割地進款了,更不應讓財團聘的建筑師主導校園建筑的發展。
23.在對局中,棋手要實行聲東擊西,應此攻彼的戰術,用曹(劌)子之威,作伏設詐,實圍橫行;田單之奇,要厄相劫,割地取償。
24.衛銘貪吃好色的名聲,十里八鄉沒人不知、沒人不曉;五年前一上位就向爹你割地求和,才能茍延殘喘到今天。
25.清政府腐敗無能,處處割地賠款,使金甌無缺的國土千孔百瘡。
26.位列坤宮,尊居泉曲,執掌屠割地獄,威權刀割之刑,無偏無黨,賞刑罰于多劫千生,難理難明,辨枉直于四甸九日,死生展轉,功德定分。
27.皇國末年,昏君暴政,外族入侵,割地求和,邪教盛行,殘害百姓。
28.在中國近代史上,清政府腐敗無能,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了一個又一個割地求和、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29.眾人聽到和契丹打仗,都忍不住熱血如沸,又是栗栗危懼,大宋屢世受契丹欺凌,打一仗,敗一仗,喪師割地,軍民死于契丹刀槍之下的著實不少。
30.接著,我和玉皇大帝聯系,給了他妖界九龍口割地,達成烏天一號合作協議。
31.于是他棄父兄不顧,毅然消滅抗金主心骨,主動奉還已經收復的故土,向金國割地稱臣,達成恥辱的和議。
32.她這次穿了個戰國末年沒白來啊,要是穿到南宋割地求和那回兒,跟那些個終日里畫畫寫字的文弱皇帝談個戀愛,怎么想怎么覺得膩歪。
33.驕奢淫逸,貪圖享樂姑且不說,對夷族卑稱納貢,割地求和者,誤國害民,太也可恨。
34.軟弱的民族性格是萬惡之源,它將導致一系列最可恥、最不可饒恕的罪惡:不思進取,坐井觀天、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叛賣投降、俯首稱臣;人民被殺戮、被販賣、被奴役、被歧視;民族被改種、改文、改姓、改身份等等。世界上無數古老農耕民族就因其性格軟弱,而被殘酷的世界無情淘汰。
※ "割地"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