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兵鮑僧睿,恃頊勢為不法,御史中丞徐陵為奏彈之,從南臺官屬引奏案而入。
2.雖然此奏如泥牛入海,再無下文,但御史們好歹出了口鳥氣。
3.御史大夫華歆,本操私黨,立逼獻帝下詔,命丕襲封,仍為丞相魏王,領冀州牧。
4.大隋皇帝下詔命治書侍御史劉子翊率兵兩萬驍果軍前去討伐操師乞,但是,劉子翊太輕敵了,以為對方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堪一擊,結果中了林士弘設下的埋伏。
5.哪知有個御史崔呈秀,營謀差去淮揚巡鹽,贓私狼藉,把淮揚的地皮幾乎抬了回家。
6.同考官、監試御史、提調官等用二等席,每桌內饌魚、雞、鴨、豬等二十碗,果食蔬食等均與一等席同。
7.應當說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給秦始皇上奏的尊號已經登峰造極了,從稱號到政令、自稱,無所不用其極。
8.舊事,左右仆射初上,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已下羅拜。
9.臣等議宜追贈死者,優敘其子孫,且命刑部及監察御史體勘,其余有冤抑者具實以聞。
10.這件事成為笑柄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嗜痂成癖的御史,二是為他找血痂的人樂此不疲。
11.侍御史王義方繼之而起,當廷揭露李義府貪色枉法,以及當初因和劉洎、馬周同性戀而受到推薦的穢行。
12.642年前,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還只是“吳王”,攻下集慶后,朱元璋把“吳王府”搬進了元朝統治江南的“行御史臺”衙門舊址,也就是今天的內橋王府園一帶。
13.鄱陽(今江西省波陽)人,東漢時名臣,官至侍御史。
14.徐乾學和高士奇之后再也沒有被起用,只有陳廷敬兩年之后再次起用,他還一路往上升到了左都御史大學士。
15.事管多了官位有可能不保不說,還可能有殺身之禍,不管事那就只能招老百姓痛罵,而且那些御史言官也不一定能放過你,一不小心就得吃一頓掛落。
16.不惜一口氣砍掉十二顆御史的腦袋,強行下詔將太祖柏鄉命名的長青山更名為金山。
17.Y,曾任邢州錄事參軍;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隱出生的時候,李嗣任獲嘉縣令。
18.八月,淵使相國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請解圍卻兵,當君臣面縛。
19.御史的工作單位叫都察院,頭頭是左、右都御史,副職是左、右副都御史,掌管內外監察,糾舉不法。
20.御史可溯源于西周,稱小宰、宰夫或御史,分屬天官冢宰和春官宗伯之下。
21.平亂歸來,封毅勇候,入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
22.蘄州,“水淹紅石頭,狀元滿街游”,流連鎮區內一條不足500米的東長街,尚書府、將軍府、御史坊、進士第競相毗鄰,異彩逝去,風華依舊。
23.天子震怒,遣校尉拿蘇軾來京,下御史臺獄,就命李定勘問。
24.席間爆出許多笑聲,侍御史尹大人更是臉色鐵青,這尹晴兒平日驕縱,胸無點墨,如今出了這么個俗不可耐的對子真是貽笑大方。
25.李淵名為并州留守兼晉陽宮宮監,實則無權過問,宮中大小事務都由楊廣親信、守宮副監、侍御史裴寂全權監管。
26.1688年,御史陳紫芝參奏,湖廣巡撫張汧。
27.長沙失守,吉王生病逃離,巡按御史劉熙祚、巡撫王聚奎保護惠王及宗室逃離。
28.先是安定太守孫俊受取狼藉,屬國都尉李翕、督軍御史張稟多殺降羌,涼州刺史郭閎、漢陽太守趙熹并老弱不任職,而皆倚恃*貴,不遵法度。
29.他擔任侍御史的時候,有一個尚書省的左司郎中王本立,很得高宗的喜歡,恃寵弄權,朝廷上下莫不畏懼,狄仁杰憤而上表,請求高宗將其交付法司治罪。
30.俄兼御史大夫,奉使河南、江淮宣慰,振拔幽滯,進用忠廉,時人稱之。
31.談吐不凡,有經國濟世之才,兼之與洛妃楊妃兩位寵妃有親,明皇十分賞識,用了御史之職,直至今日。
32.不是壞事,是閩王想升任老爺為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之事。
33.說起來,京兆尹是從三品高官,御史中丞才正五品,侍御史更是只有從七品,相差懸殊。
34.鄭貴妃及其家人的險惡用心很快被識破,御史陳登云譴責鄭承憲“懷禍藏奸,窺覬儲貳”。
35.先是,御史中丞石公弼、侍御史毛注數劾京,未允,至是,貶太子少保,出居杭。
36.謝林曾任御史大夫多年,年輕時剛直不阿,是諸多權臣的死敵,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但一直為先帝倚重,是以成為少有的言官不倒翁,人送外號“謝不爛”。
37.懿旨斥其乖謬,罷御史,下部議,原摺擲還。
38.會有敕差一御史遠使,同列遞相辭托,仁本越次請行,言于治書侍御史馬周曰:食君之祿,死君之事。
39.王德用稱黑王相公,趙清獻號鐵面御史;劉守愛民,蒲鞭示辱,羊君潔已,官署懸魚。
40.只是身為御史果然不同,換做常人,即使是一位武林高手,在葉青蝶如斯氣勢之下,也必然兩股顫顫,心寒膽戰。
41.乞敕禮部行文內外衙門及提調學校僉事御史并按察司官巡歷去處,凡遇此等書籍即令禁毀,有印賣及藏習者問罪如律,庶俾人知正道,不為邪妄所惑。
42.他的弟弟和珅從一個筆帖式,升到湖廣道御史,破格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一路高升,最后升到四川總督。
43.張讓話音一落,侍御史郭延出奏:陛下,臣延有章奏,中常侍張讓賓客于歌私通張角,黃巾之亂天下板蕩皆有十常侍禍亂朝綱始,還請陛下誅除十常侍以安天下。
44.掛銜兵部尚書和右副都御史的湖廣巡撫趙可懷,立即提訊被捕各犯。
45.為痛懲夾帶之弊,乾隆帝曾下諭旨,令“步軍統領、五城御史出示曉瑜,并密行查拿”,且在現場派遣軍役搜檢,以致扒光入場者的衣褲。
46.諸司三品三梁,四品、五品二梁,御史臺四品、兩省五品亦三梁,而綬有暈錦、黃獅子、方勝、練鵲四等之殊。
47.顧少卿看李沐風盤根問底的追問,心里也有幾分明白,他打起精神道:御史臺由皇帝直接監督即可。
48.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在武清候石亨、左都御史楊善、副都御史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的擁戴下發動了奪門之變,復登皇位。
49.除老臣外,當朝大臣如參知政事吳奎、御史中丞呂誨、參知政事唐介等也都以王安石“論議迂闊”、“狷狹少容”等為由,極力反對王安石為相。
50.都御史吳廷舉聯合諸王及耆舊大臣表示堅決阻止張、桂入京,世宗無奈只得聽從,但張、桂已在途中,又分別上疏,稱“禮官懼臣等面質,故先為此術,求遂其私”。
51.邑宰置御史,見《戰國策·韓策三》:“安邑之御史死章”。
52.汰屎公曰:公元1519年,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王守仁得知朱宸濠起兵叛亂,調兵勤王;攻克南昌。
53.御史吳達上疏,馮銓為逆黨魏忠賢干兒,故習不移……平日攬權納賄,且縱子往來貴要,招搖納賄又可知。
54.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后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
55.魏其、武安俱好儒術,推轂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
56.趙倨想起來了,原任御史中丞張升益上月因為父亡回鄉奔喪,按照朝廷規定,官員父母亡故,必須守制三年,稱為丁憂。
57.是歲應司空辟侍御史兗州刺史以二千石之尊,過鄉里,薦祝祖考,白日繡衣榮羨,竟無他怪。
58.北宋鐵面御史衢州趙忭有詩云“妙峰高處即仙居,多為朝真作步虛。
59.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直,且自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
60.巡撫多以都御史或副僉都御史充任,因其要提管軍務,所以又加提督軍務,或贊理軍務,參贊軍務名義。
61.薊無疑是個*裁者、野心家,四處安插蓋世太保、暗行御史、秘密警察,以他的為人和手段,做到這些真的毫不奇怪。
62.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聞,不知其詳。
63.正在左右為難之時,恰好巡城御史王篆聞訊趕了過來,他本是張居正的幕客,平日過從甚密,被張居正倚為心腹。
64.國忠自侍御史以至宰相,凡領四十馀使,又專判度支、吏部三銓,事務鞅掌,但署一字,猶不能盡,皆責成胥吏,賄賂公行。
65.在中國,有蘇秦頭懸梁,堅持不懈地努力,終于獲得六國相印,榮歸故里;也有孫康映雪夜讀,堅持學習,終于成了知名的學者,并當上了御史大夫。
66.最后換了御史艾仲孺,把這個案子終于審結了,判齊化基免官、黥面、發配崖州。
67.靈運以疾東歸,而游娛宴集,以夜續晝,復為御史中丞傅隆所奏,坐以免官。
68.己巳,尚書右丞相張說、御史大夫崔隱甫、中丞宇文融以朋黨相構,制說致仕,隱甫免官侍母,融左遷魏州刺史。
69.治書侍御史權萬紀權萬紀、侍御史李仁發李仁發,俱以告訐譖毀,數蒙引見,任心彈射,肆其欺罔。
70.只見御史教門子把銀鐘、首飾與他認贓,問道:“這些東西那里來的?”。
71.為洛陽令,不避強御,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
72.奴才們盡力維持著,如果要照祖宗的老例子,奴才恐怕沒那么多錢,再說清流、御史們一旦上書諫阻也有傷圣德!
73.綱少通經學,砥礪廉隅,既受任為御史,目睹順帝寵遇宦官,引為己憂,慨然嘆息道:“穢惡滿朝,不能致身事君,掃清官禁,雖得幸生,也非我所愿哩!”。
74.嘉靖時,御史聞人詮言,今時文體詭異已極,乞申飭天下,力崇古樸,其要在先責督學憲臣,次責場屋考校等官。
75.朝廷得了一個有孝行的董陶,自然特加重用,先讓他做了縣丞,又當縣令,再任侍御史,后來破格提拔為魯相。
76.嗣后如有妄造謠言、淆惑眾聽者,著步軍統領衙門順天府五城御史一體嚴拿懲辦,以靖人心。
77.因為熊廷弼是標準的**,“廷弼為御史時,與國縉、宗文同在言路,意氣相得,并以排東林、攻道學為事。
78.壬寅,詔天下勤王,遣御史大夫練子寧、侍郎黃觀、修撰王叔英分道徵兵。
79.恩,從九品右御史陳穆青,天域宮通判,壬寅年己酉月葵已日由天道冊封。
80.高平一直打官腔,李春卻顧左右而言它,一輪對答下來,剛剛還氣壯如牛的高御史已經平心靜氣,只是面色又青又白,手撫山羊須,沉吟不語。
81.袁隗略有愧意,但袁術則言語間頗為不滿,在京畿城內某酒肆中,大言非議朝政,不料卻被某侍御史無意聽聞,遂匿名舉報到天子跟前。
82.或者說他是一個鐵面御史,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完全為了大明的天下,一心想做一個比干那樣直諫而死的大忠臣,千古留芳,楊振倒寧愿相信他是后者。
83.博覽多識,權略多奇,初辟太尉府,舉茂才,遷侍御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以正直不得志于冀州太守韓馥。
84.此時,王御史夫婦始覺小翠確非常人,一再盤問,小翠掩口笑答:“我是玉皇女兒。”。
85.到漢文帝時候,因為歷來為人廉直,從不受私謁,不謀私利,不開后門,剛毅守節,先晉升為御史大夫,后又繼任丞相。
86.臣于往年曾任御史,獲奉朝謁,僅欲半年,陛下嚴邃高居,未嘗降旨臨問,群臣跼蹐趨退,亦不列事奏陳。
87.拜左臺御史中丞,中外累息,至以目語。
88.三、工部侍郎劉大人與都察院左副御史王大人于早朝途中,競馬高下,天黑路滑,不慎發生踩踏事故,幸無一人傷亡。
89.順治二年,規定會試要以內閣部院、翰林院、詹事府等官員4人為讀卷官,兵部以滿、漢族的官員為提調,另有御史作為監試。
90.按說林如海也是鐘鼎之家、書香之族,探花出身,欽點的巡鹽御史。
91.徐昇身為左副都御史,有著明代言官同樣的毛病,一身是膽、不依不饒。
92.這些日子朝中亂成一團,天啟帝降罪劉志選后,御史游士任、給事中毛士龍等人接著上疏要求追查謠言。
93.該劇講述明朝永樂年間,有“冷面寒鐵”之稱的御史周新,在任浙江按察使期間,一一破解被無能官員誤斷誤判的案件,撥亂反正,懲惡揚善的故事。
94.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
95.薛御史當堂一問,初時抵賴;及查物件,見了永幕縣尉的敕牒尚在箱中,贓物一一對款,薛御史把崔縣尉舊日所告失盜狀,念與他聽,方各俯首無詞。
96.同月,安祿山赴任,玄宗敕令中書門下三品以下正員外郎長官、緒司侍郎、御史中丞于鴻臚寺亭子祖餞。
97.作為回報,宋御史很快幫西門慶抹平一樁棘手的人命官司。
98.沒想到蔡京卻早一步誣陷其私殺朝廷命官有叛亂之嫌,令御史搜察葉府網羅證據要參奏其過失。
99.周利用,中宗時,與御史大夫鄭惟忠同送金城公主和蕃。詩一首。
100.俞樾命運坎坷,他在出任河南學政及主考時,遭御史上奏彈劾,被革職為民。
※ "御史"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