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戲劇家李漁論述戲曲創(chuàng)作手法,提到“戲法無真假,戲文無工拙,只是使人想不到,猜不著便是好戲法,好戲文”。
2.“不計工拙,快意學(xué)書”是他追求的書寫狀態(tài),因此也不落他人的窠臼。
3.今不計工拙,聊作喤引,記其因緣本末,并致贊嘆祝賀之意云爾。
4.一本書略翻數(shù)頁,其高下工拙,自然了然于胸。
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態(tài),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
6.而可貴者,乃在政務(wù)之暇,手不離帖,奮筆而書,不計工拙,興盡而止。
7.就像黃庭堅評蘇東坡書法所說的,“學(xué)問文章之氣,郁郁芊芊,發(fā)于筆墨之間”,錫瑞先生的學(xué)問和書藝,不以工拙立論,而皆在雅俗之間。
8.總之,都是“放浪形骸之外”的“因寄所托”,都是隨心所欲之時的偶然所得,也都是不計工拙、無拘無束的自然流露,絕非胸有成竹的“創(chuàng)作”。
9.這幅草稿,由于作者全神貫注于悼念和追懷之中,敘寫當(dāng)年平叛時的激烈斗爭場面,迅疾之間,顧不得其他,不計工拙,一氣呵成。
10.看似信筆揮灑,意忘工拙,可又姿態(tài)百出,天真浪漫,氣象雍容,自出新意。
※ "工拙"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