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我們就只趕貪官,不趕清官,那些貪官有錢得很,生前四處搜刮民膏民脂,死后還要金絲玉縷陪葬,肯定出得起價錢。
2.而武成帝繼位之后,搜刮民脂民膏,大造亭臺軒榭,和富麗堂皇的宮殿。
3.知州大人沒有在正廳接見他,而是讓人帶他到正廳之南的花園內戒石銘亭,路過的甬道石碑上刻著“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4.老百姓恨透了那些貪官污吏,欺上瞞下,打著各種旗號搜刮民脂民膏。
5.這首唐詩表達了詩人對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的痛恨之情。
6.明清時期的州縣衙門內,都樹立著一方告戒官員不得貪污的“戒石銘”,其文為“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7.取民脂民膏以供奉一己之窮奢極欲,是為殘民以逞;以之兼善天下,普施于眾,則為萬家生佛。
8.他們攫取民脂民膏,富可敵國,有時只好以斗富的方式來炫耀自己了。
9.徐國仁典型的**絲心理,這個郭扒皮怎么搜刮民脂民膏,欺壓本地百姓他管不著。
10.而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不惜,忘國大仇而不報,含垢忍恥,舉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11.這里是縣太爺審案的地方,堂上匾云“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12.庭審中,林怡君以宋太祖的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箴言,諷刺阿扁的貪得無厭,要其要有公仆的良心。
13.我們這些不事稼穡的人,除了向他們致敬,更應該珍惜糧食,尤其是那些決策者,更不能糟蹋本可改善農人生活的民脂民膏。
14.連長,這些白狗子都是吃老百姓的民脂民膏,不重才怪呢?你看他著一身的肥肉,簡直比我家養的肥豬還胖。
15.這些官老爺揮霍民脂民膏,荒淫無恥。
16.北檢公訴檢察官林怡君在扁案公訴也表現亮眼,宋太宗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箴言,就是她的論告引用。
17.當今圣上雖然英明,但無奈他總為蔡京、童貫一班奸佞所左右,這些人搜刮民脂民膏,鬻官賣爵,簡直無惡不作。
18.現在武夷山的文廟里還保存有一塊宋太宗賜立各郡縣的《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小民易虐,上天難欺。
19.不可思議的是,李適當時心里想得最多的,并不是怎樣解決邊疆的危機問題,而仍是怎樣委曲求全地與吐蕃和藩鎮妥協,怎樣更多地搜刮民膏民脂的問題。
20.在河北保定直隸總督署衙門里,可見一“戒石坊”,上書宋太宗的16字“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21.在封建社會里,官吏敲詐勒索,搜刮民脂民膏,是司空見慣的事。
22.原汁原味的發出,王戰方在盧氏縣當領導十八年來,正事沒辦一點,壞事做盡,透支民脂民膏,雖百殺,難贖其罪惡。
23.的覺悟,如此明目張膽的收刮民脂民膏,能活到現在真是奇跡。
24.怎么倚恃寵榮,恣為不肖,上面蒙蔽天子,下面侵壓公卿,人民膏血被他吮得枯竭不堪,還敢引誘天子肆行虐政,似他這等行為,天理難容,滅絕不遠。
25.舊社會,地主用搜刮來的民脂民膏,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26.宋太宗起,以至清末,各級衙門立有一塊“戒石”,上刻“戒石銘”以警戒官員:“爾祿爾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27.佛家不是常說因果報應么,好,那么今天,就是爾等吃盡農民膏血的蠢物的現世報,血債血償的時刻已經到了。
28.我倒是不缺那點錢,再說你家那位諸葛子泰為人雖然懦弱了點,立身倒還正直,不是個吃民脂民膏的奸徒,我倒是不好要他的錢。
29.這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五代蜀主孟昶的《令箴》,以及由此簡化而來的《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30.心中暗暗盤算著,想必這位臨陣脫逃的城主,平日里也不是什么好鳥,定然是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
31.貪官頻頻伸手,聚斂無厭,其終極目的還是要把國有財富和民脂民膏化作私有財產,以滿足自己窮奢極欲。
32.這三個沆瀣一氣的貪官,不知污了多少民脂民膏,人們一提起他們來就咬牙切齒。
33.這些糧食,都是民脂民膏,怎么能浪費呢?
34.趙佶生活窮奢極侈,和六賊濫增捐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興土木,修建華陽宮等宮殿園林。
35.以后北宋滅了后蜀,宋太宗趙匡義又從這個戒石銘里選了四句十六個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親自抄寫并頒給地方官吏。
36.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彎,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37.典型的“教育感化”如宋太宗,在京師立一“戒石銘”,上刻“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小民可謔,上天難欺”。
38.既然走投無路,那咱們山賊打劫那些為富不仁,吸食民脂民膏的豪紳官商也是天經地義。
39.隋朝末年,隋煬帝荒淫享樂,連年大興土木,修建宮殿,開挖運河,并且對外不斷用兵,造成國庫虧空,不得不加大對民脂民膏搜刮。
40.當時以宋徽宗為首的北宋朝廷,只知一味榨取民脂民膏,對年年泛濫、歲歲鬧災的黃河,從沒有著力加以修治。
※ "民膏"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