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為,庶幾復見二帝三王(堯、舜、夏禹、商湯、周文王)之盛。
2.就是那個靖康之變的主角,岳飛詩中被金軍北擄的二帝之一;宋欽宗。
3.提到溥儀,許多人都知道他是滿清十二帝最后的一位皇帝,是為宣統皇帝。
4.清光緒三年,文武二帝,懇蒙玉帝準后,頒輪科彰明陰律,核人之罪,有地獄以誅其魂,又經諸仙述輯,凡金科所未盡有者,是書續傳其旨,飛鸞繕稿,普示人間。
5.炎黃二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由于年代久遠,文獻缺略,所以有關他們的傳說或后世的記載,有很多失真的地方.
6.自桓靈二帝以來,寵信宦官,朝廷之上賣官鬻爵,有功難賞,有罪不罰,政令不行,一至于斯。
7.西漢前期崇尚黃老,文景二帝以及景帝的母親竇太后都以黃老之說治國,主張清靜無為,一動不如一靜,與民休養生息。
8.桓靈二帝,朝綱敗壞!當今圣上又形同傀儡,眼下更是民生凋敝,漢室早已名存實亡,必不久矣!張遼不想做了他人的陪葬品!
9.澤固無恙,以二帝蒙塵之久,憂憤成疾耳,而(爾)等能為我殲滅敵兵,以成主上恢復之志,雖死無恨!
10.廟殿內供奉著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生有炎黃二帝,曾降世為伏羲,龍門河有此廟,充分說明古人極為看重這個村子風水。
11.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齊家明倫之方,誠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
12.把炎黃二帝巨塑建在同盟山上,可以南祭二帝,北祭黃河。
13.安石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為,庶幾復見二帝三王之盛。
14.溯自大漢初隆,及中興之世,文明二帝,德化尤盛,觀其理為易循易見,但恭儉守節,約身尚德而已。
15.可是東漢的皇帝只有劉秀和明、章二帝能夠做到政由己出。
16.熊彼特的這些說法較著是在指桑罵槐,影射第二帝國主義。
17.堯帝退位,舉舜為帝,并將娥皇二女嫁與舜帝,舜帝征服四方蠻夷,繼承堯帝之德仁愛百姓,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人稱堯天舜日以歌頌二帝之德。
18.數百年前,當蠻族將我華夏第二帝國的廢墟洋洋得意地踏在腳下時,當他們越過黃河,飲馬長江時。
19.徽、欽二帝及其后妃身著白衣素服,其余官民赤裸上身、披羊裘、系氈條,行牽羊禮,拜祭金太祖。
20.耐色瑞爾第二帝國和它的盟友強盛了幾個世紀,便慢慢滑向了衰敗,國家體制亂成了一團糨糊,政局陷入了無休止的黨同伐異和相互拆臺。
21.“莽莽天宇,八萬里云馳飚作;恢恢地輪,五千年治亂興亡……”在雄渾的歌聲中,鄭州·中華炎黃二帝巨型塑像落成慶典圓滿結束。
22.周邊的綠化園景將與二帝書院和泝留園形成一個新的旅游景點.
23.明初國力強盛,自明太祖朱元璋之后,無論是一代雄主朱棣,還是朱棣之后的仁宣二帝還都能嚴格執行祖宗成法。
24.楊璉真加等人打開二帝的陵墓,但一無所獲,徽宗棺中只有朽木一段,欽宗棺中有木燈檠一枚。
25.雙龍洞,洞內有石灰巖形成的鈣化物,如兩條巨龍遨游其間,栩栩如生,當地百姓說是堯舜二帝的化身。
26.古人云民貴君輕,君應惜民,可現在的大漢,皆因靈恒二帝橫征暴斂不惜民力而起,大漢氣數已盡,崩潰只是早晚之時。
27.“漢家地廣二帝三王,凡十三州,州名及界多不應經,……謹以經義正十二州名分界。
28.馳騁疆場的皇太極呈現給我們的是這樣的一幅畫面:他在馬上一個手托著碗,接著流的血,另一只手揮鞭策馬南進,盡請關注清十二帝疑案之皇太極。
29.熊彼特的這些說法顯然是在指桑罵槐,影射第二帝國主義。
30.將要起程,張邦昌服柘袍,張紅蓋,帶領百官到南薰門外,遙送二帝。
31.當時的普魯士基本上就是勃蘭登堡和波美拉尼亞,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仍保留普魯士王國的建制,歷史上的波美拉尼亞現位于波蘭西部。
32.陛下銳意求治,而二帝三王治天下之道未暇講求,施為次第猶多未得要領者。
33.遂邀入京行走上書房,人稱白衣宰相,付奉康雍二帝二十多年,很多治國之策皆出其手,并手擬康熙遺詔,為康熙托孤的三大重臣之首。
※ "二帝"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