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載李悝對一個五口之家的中等農(nóng)戶支出的分析,說:衣,人率用錢三百,五人終歲用千五百。
2.據(jù)記載,《史記》、《漢書》、《漢舊儀》、《水經(jīng)·渭水注》、《三秦記》、《博。
3.漢書二期文化是嫩江流域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期的考古學(xué)文化遺存,出土材料分遺址和墓葬兩部分。造 句 網(wǎng)
4.《漢書?吳王劉濞傳》:‘今吳王前有太子之隙,詐稱病不朝,于法當誅。
5.正義史記表、韂青傳及漢書表云韓說,元朔五年,從大將軍有功,封龍櫦侯,以酎金坐免。
6.由“同志購物”我又想起了“故劍情深”的典故,典故出自《漢書》,講的是漢宣帝劉詢的故事。
7.據(jù)《漢書·張敞傳》記載,京兆張敞“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嫵,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nèi),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
8.魏晉之后,“讖緯”之學(xué)式微,緱山迎來了“《漢書》學(xué)者”包愷與“騎牛讀漢書”的李密。
9.《后漢書》稱擺手舞起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晉書樂志》認為舞曲四篇中就有“矛渝”、“弩渝”,故為古代一種戰(zhàn)舞。
10.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再翻看對照,務(wù)求完整。
11.寫漢書,編史記,親手寫了蘭亭序。
1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出自《后漢書》。
13.嗚呼!《漢書》有《恩澤侯表》,又有《佞幸傳》。
14.據(jù)《漢書》記載,甘延壽“投石拔距絕于等倫,嘗超躍羽亭樓,由是遷為郎”。
15.因此在《漢書?成帝紀第十》稱“趙氏亂內(nèi)”,而在公元前11年她慫恿皇帝殺害后宮皇子,也留下“燕啄皇孫”的典故。
16.話說,有史記,有漢書,有后漢書,還有三國志,那史官啊,你應(yīng)該給我們大理的小美人皇帝寫一本書,叫大理皇帝戀愛記。
17.徐批底本明毛氏汲古閣版《后漢書》為珍本,與《瀛環(huán)志略》為徐繼畬著作中的雙璧。
18.(《后漢書·光武帝紀》)他一心用“柔遠能邇”的“德政”懷柔天下,企圖給后世留下一個永無戰(zhàn)爭的太平盛世。
19.除了相關(guān)的古籍如《后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fā)現(xiàn),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xiàn)在東漢之后。
20.不勤奮習武卻常常去多聞院英俊處讀漢書和日本古籍,認識了筒井家老島左近的兒子清興和養(yǎng)女倉子。
21.我國古人也注意到這一現(xiàn)象,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后漢書》中有“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覺其臭”的說法。
22.見于《后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種眾日多,田畜射獵不足給食,檀石槐乃自徇行,見烏集秦水廣從數(shù)百里,水停不流,其中有魚,不能得之。
23.午后,賦一首應(yīng)制七言十二韻排律,應(yīng)制才藝文字若干篇;晚上挑燈攻讀《資治通鑒》、《史記》、《前后漢書》、《新舊唐書》等前朝史書。
24.并引《后漢書·祭祀志》的記載,皇家譜牒藏于石室金匱中,尚書和太常進行查驗交接,題簽印封謂之“表書署函”,這種活動就是“檢”字的本意。
25.漢闕有石質(zhì)“漢書”之稱,是我國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26.剛立為太子,便在朝在野廣泛搜羅人才,計有太子左庶子張大安、洗馬劉訥言、學(xué)士許叔牙等,齊聚東宮,為范曄《后漢書》做注。
27.直到今日,我們才明白,原來《后漢書》中記載的“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候風地動儀,其實早已失傳。
28.《后漢書》中記載的“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候風地動儀,其實早已失傳。
29.他說,東漢書法家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墨。
30.(《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漢武帝自稱“漢家庶事草創(chuàng),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后世無法”(《資治通鑒·漢紀十四》)。
31.但司馬遷并非史上第一位受辱的文人,漢書上記載司馬遷冤如巷伯,如同巷伯一樣的冤屈,這個巷伯表字孟子,他才是史上慘遭宮刑的第一位文人。
32.東瀛!《漢書》和《后漢書》中有記載,古時稱為“倭”。
33.《漢書,藝文志》所列各家書目,其中有21種書托名于黃帝;今只存《黃帝內(nèi)經(jīng)》一種,其余各書均已亡佚。
34.《后漢書·楊震傳》載,楊震調(diào)任荊州刺史,赴任途中路經(jīng)昌邑,縣令王密夜訪,“懷金十斤”,聲稱“暮夜無知者”。
35.漢書曾載,洛陽城周邊“二百里內(nèi)無復(fù)孑遺”。
36.《后漢書·李杜列傳》將二人事跡并列,也有“李杜司職,朋心合力”的贊語。
37.中平年絕對是一個稍微知道點漢末或者是三國歷史的人十分耳熟能詳?shù)?二十四史中的《后漢書》卷八“孝靈帝紀第八”。
38.如《后漢書·張綱傳》中的“豺狼當路,安問狐貍”,余秋雨在寫明出處的情況下,竟將引文錯為“豺狼當?shù)?不問狐”。
39.他在古漢語語法、修辭、訓(xùn)詁、金甲文字和漢書等方面造詣極深,創(chuàng)獲很多。
40.廉約小心,克已奉公后漢書。民諺?
41.章懷太子李賢曾著有《君臣相起發(fā)事》、《春宮要錄》、《修身要覽》等書典,并召集天下賢士及朝中文官一同注釋了《后漢書》一書。
42.眼前院落,雞靜鴨閑狗寂寂,看你談讀漢書感觸,如晤如對如面談。
43.余讀《左傳》、《漢書》、《三國志》,尋尋覓覓以求運道,成功諸法,然每見古之名士不得其主未嘗不廢書而嘆焉。
44.馬王堆簡帛的出土為追溯隸書起源及其形成提供確實依據(jù),同時填補了西漢書法的空白。
45.據(jù)《漢書·劉向傳》載,淮南王劉安在他的《枕中鴻寶秘苑書》中說,戰(zhàn)國時鄒衍(約前305-前240)有“重追延命方”。
46.君子獨處,守正不撓。出自:《漢書·劉向傳》有德行的人單居獨處,也堅守正道,不肯屈從。劉向?
47.但《三國演義》七實三虛的內(nèi)容難免會使人們對歷史產(chǎn)生誤解,不看《三國志》、《后漢書》等是難以彌補的。
48.漢書二期文化是嫩江流域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期的考古學(xué)文化遺存,出土材料分遺址和墓葬兩部分。
49.杜塞天下之口,聾盲一世之人后漢書。民諺?
50.信內(nèi)大談學(xué)問、詩詞歌賦、《史記》、《漢書》、諸子百家,東抄西襲,甚至于拉扯至佛,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漢書"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