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竇武與太傅陳蕃等謀劃誅鋤宦官,先控制政府中樞和部分近衛軍,又掌握首都及附近地方政府機構,準備將宦官逐步剪除。
2.是啊,宦官這是一條不歸路,上了道就只能是走到死,老的實在沒用的,就扔到浣衣局,等死就是,而被恩典放回家的少之又少。
3.宦官曹節退下去之前,悄悄回頭竊視一眼,記住了跟他們作對的蔡邕。
4.宦官近習,內外連結,援引宗戚,縱橫不法,賣官鬻獄,貨賂公行;賞罰之命,不出于外。
5.宦官牛貴兒是我核定的皇宮內線首領,他在宮中擔任掖庭局的有令,也就是管理后宮簿籍的負責人。
6.如果一位皇帝由此嗜好,那么與他關系密切的王子、公爵、大臣、親屬、宦官和官僚必然也會有同樣習染。
7.第一,宦官吳良輔唆使其弟吳良臣與清河縣縣令相互勾結,搶奪百姓的財物,吞占民田三萬六千五百頃,將清河縣的百姓弄的民不聊生。
8.由此,許多宦官能夠粗通文墨,有的甚至能夠通古曉今,擬旨援筆立就。
9.加之尚書令尹勛被殺,尚書臺形同虛設,朝廷政務已經完全由宦官操縱,一時間,諸宦官及阿附者彈冠相慶,而士大夫們莫不喪氣。
10.到了漢末,士大夫階層已經緊緊抱成了一團,共同排擠其他階層,皇帝為了掣肘,便扶植了宦官集團與之斗爭,這也是幾次黨錮之禍的原因。
11.靈帝即位,為太傅、錄尚書事,與大將軍竇武共同謀劃翦除宦官,事敗而死。
12.一些宦官(中貴)錢多得不得了,修起宏麗的住宅。
13.那女子要的是你這個大英雄,須不是自由之身——況王兄鰥居多年,也該續弦了罷,休教令內弟‘皇帝不急宦官急’哩。
14.隋朝以后,宮刑被廢止作為正式的刑罰,宦官應以自愿被閹割者居多。
15.或者通過宦官、嬖臣疏通酌減。
16.翦除宦官的行動進行得異常順利,唐文宗似乎有點忘乎所以了。
17.皇帝失權,宦官誤政,文官禍國,武將喪師,遍地狼煙,民不聊生。
18.宦官擁立皇帝,朝官分成朋黨,本來就有相沿成習的趨勢,在唐憲宗以后,都開始表面化了。
19.后段潁身居太尉,為保全官位,阿附宦官甘為中常侍王甫黨羽。
20.丁汝夔強令眾將領出城,眾將也是個個愁眉苦臉,如喪考妣,好在去領甲仗時,守護武庫的宦官照例先要收錢才能配發。
21.可惜,臨朝的竇太后也跟后來的何太后一樣,并不同意格殺勿論的方案;而這種全面樹敵的做法,則逼得宦官們為自己的生存拼死一搏。
22.而此時昏庸荒淫的靈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還一味寵幸宦官,尊張讓等人為“十常侍”。
23.李誦改革飛鷹說實話也是出于對明朝宦官故事的擔心,于是就用心思縝密,謀慮深遠的李絳總其事,以王涯和新召進的翰林學士崔群佐之。
24.隊伍中有武士,有宦官,有大臣,還有大量的犬馬和倒剪雙臂的奴隸,這些人都是青綠色的衣著、青綠色的皮膚。
25.皇帝昏庸無能,宦官專權誤國,才俊遭嫉,貪腐當道,百姓民不聊生。
26.鄭崇為人剛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與宦官、幸臣董賢等作斗爭,后來佞臣誣陷,慘死獄中。
27.唐代婦女崇佛原因眾多,其中不少孀居婦女、宮人、宦官夫人、無子和不育的婦女多從佛教中尋求精神和情感寄托。
28.可他剛剛走下丹墀,迎面便走來那位承奉宦官舒公公,舒公公和顏悅色地向他問道:“公子這是要往哪里去?”。
29.宦官,太監某些亞洲宮廷內,在內宮侍候女眷或被任為宮廷內侍的被閹割了的男人。
30.在客氏不斷唆弄下,熹宗漸漸從任用東林黨人變為寵信宦官近侍。
31.竇武與太傅陳蕃等謀劃誅殺宦官,先控制政府中樞和部分禁衛軍,又掌握首都及附近地方政府機構,準備將宦官逐步翦除。
32.先是,所遣將帥,宦官多陷以折耗軍資,往往抵罪,緄愿請中常侍一人監軍財費。
33.你父親心中自有堅持,孤但有稍稍出格或者耽于玩樂之時,你父親總要犯言直諫,以至于每次孤做出些事來,總是心中不安,便只得指示宦官阻止你父親的覲見。
34.自桓靈二帝以來,寵信宦官,朝廷之上賣官鬻爵,有功難賞,有罪不罰,政令不行,一至于斯。
35.李適又急派宦官到神策軍六軍駐地,轉告這項大喜的消息,撫慰和安定軍心。
36.(可能是凈身的沒凈干凈,見色起意吧,要知道當時的南漢非宦官為官,宦官人數一度高達兩萬之中。
37.史進記憶里也有一些括田的記憶,今年早些時候汝州一個胥吏杜公才為了巴結宦官楊戩,獻媚說汝州有很多無主良田。
38.宦官常在皇帝身邊,他們對他察言觀色,阿諛諂媚,取得他的信任;他們又多自幼生長于宮內,對宮中朝中之事很熟悉,特別在宮中,他們的勢力盤根錯節,耳目眾多。
39.卻說劉琦的抓周儀式之后不久以李膺和陳蕃為首的清流與宦官集團的碰撞就正式展開,可謂石破天驚。
40.綱少通經學,砥礪廉隅,既受任為御史,目睹順帝寵遇宦官,引為己憂,慨然嘆息道:“穢惡滿朝,不能致身事君,掃清官禁,雖得幸生,也非我所愿哩!”。
41.功高權重的郭子儀,更加被宦官們視為眼中釘。
42.梨園供奉官、都都知與都知是低級樂官,不由宦官擔任,具備較高的音樂才能,在梨園從事具體的音樂工作。
43.袁紹字本初,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宦官皆惡之。
44.初五(881年1月8日),唐僖宗帶隨從宦官田令孜等倉皇逃奔四川成都,田令孜恐僖宗見責,獨歸咎盧攜,貶盧攜為太子賓客。
45.皇帝因郭子儀、李光弼都是國家的元勛,難以相互統屬,所以不設立元帥,只用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
46.的環境中長大,只知道一味貪玩,與宮中宦官、優人狎昵。
47.可笑的是那時候宦官還要先收錢再發甲仗,狡猾軟弱的將領隨即借口推辭不肯出城,這實在是一出天大的荒誕劇。
48.拆除“*貴勢要”強占惠民河沿岸所建樓臺亭榭,使縱情游樂的“貴戚宦官”聞之皆憚,百姓頌聲載道。
49.博覽多識,權略多奇,初辟太尉府,舉茂才,遷侍御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以正直不得志于冀州太守韓馥。
50.1596年明神宗萬歷二十四年遣宦官赴通州、天津徵稅,從此稅使繼礦使四出。
51.黃巢向全國發布檄文,揭露了唐朝宦官專權、官吏貪暴、綱紀敗壞、科舉失才等弊政,提出了“禁刺史殖財產,縣令犯贓者族”。
52.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丑惡的小人,一個個*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舍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
53.通過該墓群一墓碑碑文,證實該墓主身份為明代宦官,其官職為承奉司承奉正,正六品。
54.其三是,黨爭不斷,攀附權勢宦官,氣節全失;而言官尚意氣,攻殲迭起,致使朝廷政令朝令夕改,輔弼難以做事。
55.如果皇帝聽了他的建議,廢除宦官,找一批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代他看守美女如云,恐怕綠帽繽紛,殺氣四起,屆時真的服巴拉松了斷。
56.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曹節的四子,從小被送進宮做宦官,先后奉侍了4位皇帝。
57.三千多名宦官如眾星捧月般圍繞著天子的周遭。
58.唐朝的前期是我國歷史長河中耀眼的明星,但是唐王朝的季世,由于藩鎮割據、昏君無道、宦官當權,弄至民不聊生、烽煙四起。
59.十二個字,兩種不同的臉色,諸公無不笑顏看著對面的宦官,就差沒有彈冠相慶。
60.本文通過大量歷史事實,評述了東漢廉吏李固歷經八位皇帝、同腐朽的宦官勢力進行斗爭的正直不阿的一生。
61.而當時明朝國庫中只有三千萬到七千萬盎司的白銀,然而,劉瑾的財富報告可能被過分渲染,因為吏官想用這個故事來警示:當一個宦官掌權時能發生什么。
62.學生臨行前,陛下曾言,太尉以古稀之年與宦官閹人同朝爭衡,一人身系天下,為朕,為天下萬民都應當保重身體。
63.與此同時,不少節度使也紛紛上表朝廷攻擊王叔文等人,與俱文珍等宦官內外呼應,陰謀廢立。
64.他特別專注于木器制作,手造漆器、床柜、梳匣等精巧絕倫,以至于專權的宦官將文件送他批閱時,他連看都不看,就讓宦官自行處理了。
65.但其內有,以張讓為首稱之為十常待的宦官作亂,欺上瞞下,貪污納賄,打壓清良,在朝野呼風喚雨。
66.凡宦官子弟、賓客為官貪殘者,皆置之不問,卻舉奏邊遠小郡為官清正,頗政績者二十六人。
67.和一班官宦(不是宦官)子弟飛鷹走狗、聽歌狎妓、投機倒把、欺行霸市、推dao、腹黑……那叫一個爽!他叫曹操。
68.在位末年,好方術,終日沉溺于后宮與比他大17歲的宮女萬貴妃享樂,并寵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當權,西廠橫恣,朝綱敗壞。
69.在位末年,好方術,終日沉溺于后宮與比他大19歲的萬貴妃享樂,并寵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當權,西廠橫恣,朝綱敗壞。
70.思宗即位后,雖然逮捕了魏忠賢,罷逐了閹黨,但積重難返,他仍然任宦官、倚廠衛,還振振有詞地埋怨大臣:“茍群臣殫心為國,朕何事乎內臣”。
71.蔡倫:東漢朝代的宦官。他在公元105年的時候發明造紙術。
72.但黨錮之禍主要是因為桓、靈帝信任宦官,殺戮士子,累及無辜,前后經歷了二十多年,也更是桓、靈自為虐政的惡果。
73.這次削宦計劃也陷于流產,經歷這次教訓后唐文宗不在寄希望于牛李二黨,轉而從依附宦官集團的官員中挖來了鄭注與李訓。
74.他們還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等針砭時政的意見,得到當時社會的廣泛支持,同時也遭到宦官及各種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
75.宦官與外戚爭權日盛,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76.大抵而言,延平、永初之際形成了以鄧后為權力核心,以鄧氏外戚、宮省宦官勢力和儒學朝臣為主導力量的持重保守的中樞格局。
77.外戚專權,所以皇帝寵內侍宦官;宦官跋扈貪財,所以文臣士子鄙視;大臣們不擅于打理朝政,卻會黨同伐異,相互攀附爭斗,又引用外戚勢力和武裝力量。
78.事實上,有清一代,無宦官之亂、無外戚之禍、無荒淫昏戾之君,無帝后被廢被殺,應該算是“安定團結”。
79.外戚、士大夫針對宦官把持的這所監獄采取了爭奪與反制措施。
80.晚年,他忙于下詔求方,煉丹求仙,企求縱欲不止,長生不老,長期服用金丹藥,性情暴躁多怒,判斷力失常,最后被宦官殺害。
81.顯示明代這一時代特色的標志是,不僅道士和江湖醫生,而且宮廷上下的官僚和宦官也都卷入了這一潮流。
82.靈帝昏庸,深居內宮,驕奢淫逸,年僅12歲便登基為帝,寵信宦官,并設十二中常侍,讓其干政,久而久之便導致朝政荒廢,宦官專權。
83.中平二年(185年),邊章、韓遂等率數萬騎進犯三輔(相當今陜西中一帶)地區,侵逼漢園陵,聲言誅殺宦官。
84.宦官親近至尊,傳達詔令,如果不一網打盡,必將貽患無窮。
85.正為難的時候,益古齋院門口兒傳來靜鞭的聲音,宦官們聞言忙面朝院門口兒跪下,原來用罷午膳的文帝一時興起要來看看太子在益古齋的狀態。
86.君王規定帶他們進宮的期限一滿,宦官長就領他們進見拿步高。
87.朱翊鈞正值壯年,雖然身體瘦弱,可是吃盡山珍海錯,養在皇宮,又有宦官呈上補藥,即使每夜臨幸諸妃,依然不減雄風。
88.宋悼公一個眼神之下,身旁捧著拂塵的心腹宦官也是會意,扯了扯女聲女氣的嗓子,代言了宋公的旨意。
89.蔡倫是個宦官,宦官一般沒什么好人,只有兩個不錯的,青史留名,蔡倫和鄭和。
90.但是衛紹王一旦坐上了寶座就不愿意下來了,他在章宗元妃李氏,宦官李新喜和平章政事完顏匡等人的支持下,鴆殺了賈妃,又強逼范妃墮胎,命其削發為尼。
91.早年曾依附于權傾當朝的大宦官王振,參加過麓川之役、征兀良哈、討鄧茂七和葉宗留等,立有軍功。
92.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早年因反對朝廷宦官,一度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
93.沒有了皇帝的庇護,宦官出身的張讓和趙忠等十幾個閹人,如今變得棲棲遑遑,戰戰兢兢地不敢見人。
94.‘黃巾之亂’亦是如此,張角盡管精心籌謀已久,又買通了宮中宦官代為說項,但大漢歷時數百載,雖經王莽之亂,但根基未傷。
95.他們言下之意,如果不將皇宮內的宦官勢力連根拔除,那么大漢朝必將積重難返。
96.大漢朝廷,由于帝王的奢靡和倒行逆施,終于走到了最后的盡頭,宦官當權,外戚爭寵,賣官鬻爵,外強中干,到了漢靈帝之時,已然搖搖欲墜。
97.歷代皇帝在這一問題上都非常犯難,弟弒兄,子弒父,勾結大臣,交通宦官,制造假相,可以說皇子爭當皇帝是無所不用其極。
98.話說東漢末年,漢靈帝幼年即位,朝內宦官專權,賦稅屢屢加重,大批農民四處流亡,餓殍遍野,甚至京師洛陽尸體也相枕于路。
99.宦官大都出身于門第低的家庭,本人又是刑余之人,沒有什么聲望和社會地位,可是他們對于權勢、財富的欲望卻十分熾烈。
100.昔日桓帝、靈帝之始,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兇,四方擾攘。
※ "宦官"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