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解其難,乾隆皇帝定下了“父東子西,父西子東”的建陵規(guī)制,此稱之為“昭穆相間的兆葬之制”。
2.墓主人若是節(jié)閔帝元恭,洛陽北魏陵墓在布局上也恰好符合中國古代的昭穆制度,孝文帝的長陵占據(jù)始祖位,祖孫三代圍繞長陵左右梯次埋葬。
3.又恐昭穆失序,爰會合族人,共立家譜,庶乎昭穆朗朗,炳若星辰,支泒綿綿,顯同江河。
4.由于雍正皇帝在西陵首建泰陵,從而產(chǎn)生了“昭穆相問的兆葬之制”。
5.至此,清朝入關(guān)后沿襲的“昭穆之制”的喪葬規(guī)范,被雍正輕而易舉地擊破,歷史在這里無聲地拐了彎。
6.乾隆皇帝登極后,本想跟隨父親雍正在西陵選擇陵址,以示孝敬,這樣也符合子隨父葬的“昭穆”之制,于是在西陵選好了地方。
7.由于人口眾多,婚姻有緩急,出生有先后,嗣子有長幼,錯綜復(fù)雜,于是產(chǎn)生按輩行取名字的辦法,嚴格次序,分清昭穆。
8.所謂昭穆,是指宗廟或墓地的輩份順序和排列,倫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倫常次序,一般是指家族中的長幼輩分。
9.如此說來,昭穆就是父子,卻又不是一朝父子,是代代相傳的父子,父子的下輩還有父子,即昭穆昭穆昭穆,父子父子父子,無窮無盡沒完沒了。
※ "昭穆"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