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莼羹鱸膾哉!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
2.白鳥相迎,相憐相笑,滿面塵埃。華發蒼顏,去時曾勸,聞早歸來。而今豈是高懷。為千里、莼羹計哉。好把移文,從今日日,讀取千回。辛棄疾?
3.“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地方風味,各有千秋,王濟夸羊酪,分明帶著歧視,瞧不起江南來的“傻小子”。
4.“海外僑親思一臠,莼羹鱸膾故園情”。
5.西湖莼菜與松江鱸魚并提“莼羹鱸膾”,在歷史上有一段“莼鱸之思”的佳話——晉朝的張翰在洛陽做官,只因思念家鄉的莼羹鱸膾,遂棄官歸鄉。
6.江南雖是故鄉,莼羹鱸膾,牽惹游魂,但哪里回得去啊!只好逗留京都,茍延殘喘罷了。
7.這樣的偶然,這樣的驚喜,就像千里莼羹,不同人品出不同的味道罷了。
8.三高祠下天如鏡,山色浸空蒙。莼羹張翰,漁舟范蠡,茶灶龜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誰同。黃花庭院,青燈夜雨,白發秋風。張可久?
※ "莼羹"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